弟子规及译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111879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及译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弟子规及译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弟子规及译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弟子规及译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弟子规及译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及译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及译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弟子规原文及译文概述:弟子规是人性德智的根,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约1000字,是一套系统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

2、基础。营造幸福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世人,所致力谋求的理想境界,然往往事与愿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西风日盛,功利炽然,诚信脆薄,道德沦丧,以致灾祸频繁,世局混乱,家庭不和,人心惶惑无依。究其根源,实由废弃圣贤教育,无有智慧,不明因果报应之理,不能敦伦尽分所致。所谓是“人不学,不知道”,故礼记学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教学首重德行的教育,弟子规便是落实德行教育,做人根本的理想教材,也是入佛道之基础,成圣作贤之根本。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人生无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须速从当下。实践落实弟子规,对于净化社会人心、实现人与人、人与天地自

3、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利益,深受四众同修及社会大众的喜爱,印证了“道不远人,人自远”的真理,诚为济世病之良药,化浊世之清风,明人心之慧日,确乃幸福人生必修的一堂课。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与教育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很深广的影响。他的思想一直流传和远及到全世界的今天。他深信道德教育,品德和纪律是儿童基础教育,从小就该落实在孩童日常生活中。古时候父母认为孩童必须先把自己的品行道德奠定好基础,才能更进一步学习其它科目。没有好的品行道德做基础,学习其它的科目也是枉然。古人上学的目的在作圣作贤,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名闻利养。千百年来这本小册子曾是做学生应有的标准,也是一个幸福人生的指导。依现代的标准似乎很严格,但是

4、古人觉得孩童从小就该有纪律及品德修养,那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纪律和品德修养,孩子长大後不会有成就。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供给大家做参考,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帮助带领下一代走向一个和平的社会与世界。【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入则孝出则悌【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

5、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对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原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译文】照料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眠。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让父母安心。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

6、苟私藏亲心伤【译文】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东西即使很小,也不可以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原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译文】凡是父母亲喜欢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凡是父母亲所厌恶的事物,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感到丢脸。父母亲喜爱我,孝顺是很容易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原文

7、】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父母亲有过错,儿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如果父母不听规劝,就等父母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原文】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译文】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常常哀思父母的养育之恩,提起父母时会难过哭泣。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等。丧事礼仪要周到,祭拜时应

8、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译文】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尊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原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译文】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叫人,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看看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忙。【原文】称尊

9、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叫他们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快步迎上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指示。遇到长辈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要等长辈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原文】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译文】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让你坐时,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

10、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堂兄姐、表兄姐,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谨而信【原文】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原文】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译文】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

11、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原文】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依据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好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饮酒有害健康,年纪小的时候不可以饮酒,饮酒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原文】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译文】走路

12、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原文】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译文】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

13、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不要接近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地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原文】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译文】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

14、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原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原文】见未真勿轻言知未

15、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随便乱说,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原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纵然差距很大,只要肯努力,渐渐就会赶上的。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