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11055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政策与经济学重点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领域的两个基本事实:(1)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或永不满足的;(2)经济资源即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3、马斯洛把需要划分为五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金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7、生产要素:是用来生产产品的必要元素,它们的作用就是投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各种用于满足人民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分类:(1)土地;(2)资本;(3)劳动力(劳动);(4)企业家才能。土地获得地租;资本获得利息;劳动获得工资;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资本:指所有生产商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送达消费者所需的制造品。这里的资本不是货币资本,是

2、指实物资本。资本要素的作用是提供生产工具。劳动力:指用以生产商品与服务的除企业家才能之外的所有体力和脑力劳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者。企业家才能(经营才能):承担的风险包括时间、精力、商业信誉、他自己合作伙伴、股东的投资基金。8、企业家才能的四项功能:(1)组织生产要素;(2)制定商业决策;(3)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组织形式;(4)承担风险。9、稀缺规律: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产品和服务及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稀缺规律的两重意义:(1)稀缺是相对的,即它不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绝对数量,而是相对于需要的无限性来说是稀缺的;(2)稀缺是绝对的,即它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12、机

3、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或将其投入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该要素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14、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最大数量组合的曲线,以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率。17、劳动密集型企业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区别:(1)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占企业成本的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占企业成本比重相对较高的企业。(2)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人们趋向于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在国际竞争中才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本相对充足的国家,人们倾向于组织资本密集型企业。第二章

4、 价格机制与市场4、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解释1: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即在一定时间内,个人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而消费者愿为满足效用而对某商品付出的货币,即需求价格,由其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决定,因此,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解释2: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当商品价格下降后,这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便宜,因此,消费者会用这种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其他商品,即“替代效应”。在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为达到和商品价格下降前相同的满足程度所需花费的支出减少了,商品价格将会使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用这些“增加”了的收入去增加购买商品,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

5、加,即“收入效应”。对于正常商品,这两种效益都是正的,其共同作用决定了当商品价格下降时,商品需求量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购买某种产品的数量。(有支付能力的需要)需求的条件:(1)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2)有能力的购买。3、决定和影响需求变化的因素:(1)价格;(2)消费者收入;(3)相关商品价格;(4)消费者偏好;(5)价格和供求的未来预期;(6)消费者的数量;(7)民族、制度、风俗习惯、地理区域的影响;(8)政府政策;(9)时间。7、 需求变化的后果:(1)若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和消费者偏好保持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在商品原有

6、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力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平移。(2)当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时,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会使曲线向右或作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增加,需求曲线会向右平移;当替代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就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当互补品价格上升时,在商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购买会减少,需求曲线就会向左平移;反之,当互补品价格下降时,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3)若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当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偏好增强时,在商

7、品原有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就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5、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变动。6、需求的变动:当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的收入或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向左或右平移。8、供给: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特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条件:(1)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2)有供应的能力。9、影响供给变化的因素: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生产者的数量。技术水平。10、供给量和供给的变动及其后果: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8、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数学图形中,表现为同一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运动。供给的变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当替代品价格下降、互补品价格上升、预期商品价格上涨,技术水平进步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否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1、市场均衡的变化:(1)需求变动的影响: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使需求增加的变动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会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增加;若使需求减少时,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数量都减少。(2)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

9、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12、市场非均衡(需求或供给过剩):意味着各类产品之间供求状况不完全一致,有的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价格可能低于均衡价格,有些产品供给相对短缺,市场价格可能高于均衡价格。13、市场非均衡的原因: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市场供求作用下,会形成一个均衡价格,但市场供求并不一定均衡和稳定。各厂商为争夺各自利益,会在生产与需求等方面展开竞争。由于社会技术进步等原因,只要有部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他们就会进行生产扩张,结果打破原有的均衡,促使所有厂商都进行这种性质的扩张,即使知道会导致

10、大家的利益都受损,也不可避免。否则在其他厂商都扩张时,自己竞争力减弱,会被淘汰。因此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各厂商都“理性”地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可能相互妥协、协调行动,使实际的市场不能达到均衡位置,只能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因此市场的非均衡是经常的。14、非市场均衡的后果:完全均衡会阻碍经济增长。在整个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增加投资、打破均衡,会使效益严重下降,都会极力避免投资。没有投资,社会经济就不会增长。在不断的波动、竞争中,使经济充满活力,否则就会僵化、停滞。但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使社会福利不能达到最大。这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市场严重失衡时的另一个后果是靠政府出面加以平衡,如价格管制。政府的

11、价格管制:(1)最高价格;(2)最低价格。15、政府干预价格的负面影响(后果):(1)导致资源闲置浪费或未达到合理配置;(2)可能出现黑市和官员腐化;(3)被管制企业缺少改进产品质量的积极性。第三章 成本与收益1、成本:指生产费用,即为获得一定产出所投入的各种资源的价值。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息、地租、正常利润、失去的机会成本。2、成本的分类:1)显成本与隐成本;(2)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3)边际成本与增量成本;(4)总成本;(5)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6)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借入资本的利息支出、租用厂房和设备的租金、财产税、单纯

12、与时间有关的设备折旧费、高层主管人员的工资、根据劳资合同在减产期间不能解聘的职工的工资。可变成本: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销售佣金、与设备使用直接相关的折旧费。从长期看,不存在任何固定成本,所有的成本都是变动成本。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边际成本:使产量增加一单位时总成本的增加量。增量成本:当产量不是增加一个单位,而是增加许多单位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增量成本包括边际成本。4、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总固定成本不变,平均固定成本在一定限度内随产量增加而下降

13、,最初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幅度会减小。变动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开始时很小,在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增加的幅度变大,这时由于边际递减规律。平均变动成本先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即生产规模增大,单位产量的成本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又会递增。总成本与总变动成本的变动规律基本相同,它们的差额是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只是平均总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要高,因为平均固定成本是逐渐减少的。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线是递增的,达到最大值后再递减。因此,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会增加生产效

14、率,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当投入量增至最佳比例后,再增加就会降低生产效率,边际成本开始递减。既适用于短期也适用于长期。8、完全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1)买卖双方数量都多到谁都不能影响市场价格;(2)进入或退出市场无任何障碍;(3)产品是同质的;(4)市场存于者具有完全信息;(5)不存在公共产品;(6)不存在“外部性”。9、外部性:指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不受市场交易的影响,外部性包括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10、公共产品:指那种能同时共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1

15、1、完全竞争厂商收益曲线的特征:(1)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重合的;(2)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14、在经济理论中,收益和利润的区别:(1)收益指厂商出卖商品的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收益包括了成本和利润。(2)利润是等于收益减去成本,是指企业的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第四章 国民经济收入循环1、价格(P)由供给(S)和需求(D)决定。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3、核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1)支出法(产品流动法);(2)收入法;(3)增值法。7、流量循环:

16、指各市场主体间的支出和收入的各种流量循环流动的关系。经济主体主要有公众(消费者)、厂商(生产者)、政府、国外部门的国民经济。8、说明两部门经济的流量循环:在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支出和收入的流量循环关系有三方面:(1)厂商向公众出售“产品或劳务”,公众的“消费支出”流向厂商;(2)公众必须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从厂商处获得“收入”以支付所购买的消费品;(3)公众收入中没有消费掉的“个人储蓄”,将储蓄从两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流向厂商:一是公众购买企业股票或债券的直接“投资”;二是公众将这部分收入存入银行,银行将钱贷给厂商的间接“投资”。第五章 经济体系2、市场失灵的表现或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1)经济不稳定;(2)竞争的缺乏;(3)市场行为负的外部性;(4)公共物品的提供存在困难;(5)市场可能导致非常不平衡的收入分配;(6)信息与知识很难依靠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