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09396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心策划、发展思维.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心策划、发展思维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三山中心小学 韩维 夏玲燕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 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

2、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二、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发展学生思维。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

3、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得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三、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发散性提

4、问可以直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独创的想法,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更直接、更现实的意义。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如:用语言叙述算式38(1255)。可以这样提问:“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叙述这个算式?”这时,全班同学纷纷举手要求发言。“38乘以125除以5的商,积是多少?”、“38与125除以5的商的积是多少?”、“ 38乘以5除125的商,积是多少?”、“125除以5的商乘38的积是多少?”同学

5、们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叙述方式,显示出思维非常活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四、 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

6、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五、 延迟评价,强化学生思维。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延迟评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

7、言,言无不颈;更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2.4-0.6)X2.4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

8、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有这样一道题:“1台榨油机每小时可以榨油150千克,5台同 样的榨油机12小时一共可以榨油多少千克?”同学们先想出了两种解法:150512和150125。这时又有同学想出第三种解法:150(512),而有的同学立即反对说:“512没有意义。”这个学生的意见对不对?教师没有立即表态,而是让这位同学说出自己的思路:“先求出按每台榨油机各工作1小时计算共需多少台榨油 机,再求出共榨油多少千克。”同学们听后都感到有道理。于是又有一位同学受启发想出了另一种解法:150(125)。这样大家一共讨论出4种解法。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要有个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像机器启动一样,是慢慢展开的。在学生思维启动的过程中,别人的、特别是教师的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当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会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从而无拘束、无顾虑地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