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2 (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090386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2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2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2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2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2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点难度,如果单凭教师填鸭式地讲解,学生不仅难以接受,而且会觉得数学知识枯燥乏味。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往往能神奇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各种有关奇闻故事往往会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如:小猫画花,小猴子吃桃子,猪八戒买西瓜,青蛙过河等。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利用故事唤起兴趣作个简单的阐述。一、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悬念,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

3、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二、在故事情境中练习,提高解题兴趣。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度的练习是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必要手段。如果只是机械地出示习题,按部就班地解答,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是很枯燥的,往往会引起反感、厌学的情绪。将练习寓于故事情节中,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这样一道题目,“小朋友们排成一

4、队,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4人,一共有( )小朋友。”许多学生很快做出6+4=10。这时讲这样一个故事而不是即时的评价:一天,11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过了河,可是到河对岸,鸭妈妈一数,拍着脑袋说:“嗯怪了,怎么只有10只呢?”“谁能帮鸭妈妈找一找原因?”有几个小朋友就说了:“鸭妈妈自己没有数。”然后引导学生回过来检查刚才那道题目。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还须加1 ,把小红给忘了。一个难点就这样解决了。三、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

5、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会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会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会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课堂教学如“八仙过海”,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