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808123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4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6-2017学年春季学期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docx(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计 划2017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课 题5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课 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资源课件课 堂 结 构 设 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二、 学习课文三、 总结四、作业1、 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 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

2、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3、 板书课题。4、 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一) 解诗题,知作者1、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2、 谁知道苏轼的生平?3、 课件出示苏轼的生平简介。(二) 抓字眼,明诗意1、指名读古诗。2、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3

3、、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变化吗?4、 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出示课件)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三) 多诵读,悟诗情1、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2、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

4、者清”的人生哲理。1、 读古诗。2、 回忆学习古诗的步骤: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 了解古诗题意: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4、 生交流苏轼的资料。5、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5、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6、 学生回答: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7、 多诵读:(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8、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9、四人小组表演10:、根据诗意分析:看事情不单要看它的内部,还应看它的外部,不仅要看局部,还应看全局。11、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板书设计教

5、学反思课 时 计 划2017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课 题5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课 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新词,学会3个生字“鉴”“徘”“徊。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明白诗人借方塘表达的感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读书的感受。教学资源课件课 堂 结 构 设 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导入二、 正确、流利地读诗三、想象画面,领悟古诗内涵。三、 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

6、古诗,谁来读课题?2、知道作者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3、今天我们所读的朱熹的这首诗是否也如早晨的一缕阳光,把我们的心里照得亮亮的呢?1、 将诗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 指名多位学生读诗。3、 检查预习情况:(1)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都认识了吗?指名认读。(2)你能给“鉴”扩上一两个词吗?诗中的“鉴”又是什么意思呢?“徘徊”又怎么理解呢?1、读了这首诗,知道诗中是围绕哪一个事物来写的吗?(板书:池塘)什么样的池塘?2、你说得没错。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尤其是前两行,你能把作者笔下的池塘说具体点吗?3、指名说。(知道为什么说镜子是打开的吗?)4、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前两行。5、同学门,站在这

7、清澈美丽的池塘前,你一定会和朱熹一起询问:为什么池塘这般清澈?你知道吗?(板书:池塘-清澈),师生引读后两行。6、同学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1、同学们,观书有感是一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千古名句。,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古诗、名言警句?2、师补充。(另一首朱熹的观书有感)3、小结:1、全班齐读古诗。2、学生介绍作者。3、打开课本,读诗。4、 放声朗读。5、 认读生字词语。6、 理解词语“徘徊”、“鉴”。7、 学生读诗找答案。回答“池塘”。8、 生读诗,说给同桌听。9、 让我们提起笔来写一写这漂亮的打开的镜子。10、思考:为什么池塘这么清澈,想想原因

8、并说出来。11、说出对本文的疑问。12、学生自主背诵。13、班级赛背。14、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时 计 划2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课 题古文两篇 司马光课 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教学资源课件课 堂 结 构 设 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谈话导入二、

9、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四、 朗读训练五、 理解课文五、熟读课文,背诵课文。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1、出示图片,回答问题: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1.提出初读要求:(1)读准每个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1、出示课件 司马光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一儿/忽堕缸中。缸水深,儿/不得出。群儿/皆逃。光/独取巨石/击缸。缸破/水泄,儿/乃

10、得救。 2、教师领读。 1、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句子,还有哪些不懂。 2、说说全文的意思。 3、学生朗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 4、司马光救小伙伴的办法好不好? 5、如果你在场,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吗?6、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认真地读原文。对照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熟读课文,背诵课文。5、根据出示的图片,回答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6、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代表小结。7、读准每个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8、学生自读。9、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句子。9、学生朗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10、说说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11、想想: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古文

11、两篇司马光起因:一儿堕缸中司马光 经过:独取巨石击缸结果:儿乃得救教学反思课 时 计 划2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课时课 题古文两篇 称象 第二课时课 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教学资源课件课 堂 结 构 设 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背诵司马光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初读课文四、指导朗读 六、 深入理解六、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七、 拓展八、布置作业1、试读,正音。 2、借助注释,读通课文。3、巡视指导。

12、1、出示课件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3、播放录音范读。 出示: 1.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说说。 2.曹冲是利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 4.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学生自由读课文。2、借助注释,读通课文。3、学生反复朗读。4、各种形式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5、根据出示的课件朗读。6、结合课后译文回答所出示的问题。7、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回答问题。8、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9、想想能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10、背诵课文。板书设计称象 曹冲:聪明,善于思考 教学反思课 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