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07883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 我们大家都知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教育思想理论生活教育论的一个方面 。他的意思是,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于学的中心,教着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他的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创作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中,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这一点对于今天家庭的独生子女来说非常重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任性、好逸恶劳。动手能力差

2、。各种事情都有父母包办。可见,今天的家庭教的可悲性。在教育中使孩子多动手操作是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 另外创造教育的方法解放孩子的空间给孩子创造广阔的舞台。现在大部分学校,由于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害怕孩子出事担负责任,大部分的教育都在学校中进行,学校教育在教室中进行,所以孩子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一些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机会观望。孩子的课外知识困乏,缺少丰富的资料和应付的能力,以致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可见解放孩子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师以身作则 的理论中,热爱学生,爱满天下。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一位好的老师是孩子一生中的转折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修养的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高尚的人,教师要应有高尚的师德。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民众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普及到民间,为劳苦大众服务,陶行知是第一人。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一、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 1891年,陶行知出生在安徽省歙县,6岁入家乡的私塾读书;1 5岁进入歙县的崇一学堂免费学习;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1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同年由金陵大学保送进入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政治学,后来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受教于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孟禄;l917年毕业回国。

4、 陶行知回国后,积极投身建设新教育的实践。19l91921年协同杜威、孟禄进行了教育实验和教育调查工作;l923年陶行知辞去了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一职,与晏阳初等人成立了平民教育促进会;l927年3月在南京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论。后来,由于晓庄师范学校师生积极支持工人罢工,南京政府下令关闭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被迫流亡日本;1931年陶行知回国,开始从事“科学下嫁运动;1932年在上海市郊创办山海工学团;1937年由于上海“八一三事件”爆发,山海工学团被迫停办;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北陪的凤凰山为难童创立了发展特殊才能的育才学校;1944年创办民主星期刊;l945年参加中

5、国民主同盟;1946年与李公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任校长;1946年4月回到上海,患脑溢血逝世。 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一)生活教育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1)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2)生活与教

6、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

7、,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

8、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

9、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

10、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对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二)创造教育的方法“六大解放” 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 1,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3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双手,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为此,必须打破封建教育不让儿童动手、摧残儿童创造力的旧传统。 4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要让

12、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疑问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起点。儿童只有有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1924年,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工胜天工,只有每事问。” 5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为此,必须反对鸟笼式的学校,反对导致儿童营养缺乏的教科书,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儿童的空闻,才能搜

13、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6解放儿童的时间 一般的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考试使得儿童没有时间去接触自然和社会,结果就使得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形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问,也不知道怎样去发挥其创造力。因此,“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时间的解放,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三)师德思想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1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

14、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其次,教师要有乐业精神。陶行知在新教育一文中指出:“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是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虽然教育工作辛苦而薪水少,但是,看到小学生天天长大,由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像一颗种子萌芽而生叶,开花而结果,这里有极大的快乐。 第三,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教师都要同样负责,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2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

15、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3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通力合作” “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