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材发展之我见.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0778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材发展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制材发展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制材发展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材发展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材发展之我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材发展之我见所谓制材,就是把原木锯解成板材、方材、枕木等锯材的工艺过程。制材工业是木材加工工业中最大的部门。世界每年采伐的工业用材约有一半以上用于制材,它对制材质量、原木出材率和剩余物利用,以及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有重要意义。制材学研究把原木锯解成锯材的原理及设备,内容包括原木和锯材的特性、技术条件、保存方法、原木下锯法、制材工艺过程及生产设备等,目的在于合理锯解原木,以提高出材率、木材利用率和锯材质量,并对生产和运输设备不断进行技术改进。据统计,全世界有制材业20万家,年生产锯材5.5亿立方米,锯材产量最大的地区为北美。 制材表面看起来比其他木材加工工序简单,但是,要想使锯材加工质量能达到国

2、家标准规定的公差要求、等级合格率及合理的经济产量,是制材业内人士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国制材业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制材工艺落后目前我国的制材工艺五花八门。由于制材业在改革开放后的供、产、销发生巨大的变化,制材业从计划经济时期大量生产的“特方、大方、六零板”等“万能”规格,转变成当前市场经济的以供定销、定产,俗称“要啥割啥”,并且逐渐根据市场变化,从以前孤立的制材厂(车间)分化、瓦解成小型个体、集体经济,或者是大型木材加工企业的首道工序。以前独立的国营制材厂年产量少的为2.5万立方米/年,多则5万立方米/年、20万立方米/年,工艺一般都采用“长工艺流程”,也就是说一台跑车大

3、带锯后面带着3台、4台或5台小带锯机,工艺流程长达百米。后来经过改革,成为“短工艺”,业内人士称“将工艺横过来”。以上两种工艺流程,都普遍存在着设备多、人员多、人均产量低、能耗大、生产周期长、锯材规格与市场需求不接轨等问题。老企业走入低谷随着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替代,老的制材企业无论是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生产管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规格都明显不适应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面前,老的制材企业纷纷落马。目前我国的国营制材企业基本是全线停产,其中包括一些设备全部进口的制材厂。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租赁等灵活的经营体制和机制的加工厂点,经营模式基本是以在木材产区就地加工或是沿海口岸地区加工后运往需要地。原

4、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锯材出材率平均为45%左右,日本、欧美制材企业采用高张紧带锯机,计算机选择合理下锯方式,锯材出材率最高可达63%-70%。北美和欧洲现代化的制材企业,以削片制材联合机为主锯机,其劳动生产率可达每人每小时1.57立方米。而我国国营大中型制材企业长期存在并很难克服的痼疾是:生产的锯材规格不符合用户的使用要求,“六零”板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改锯,从而造成改锯木材损失浪费。此外,用户还要增加一套制材设备、人员等,形成重复制材。由于只重产量忽视规格质量,所以锯割出来的锯材规格质量很低。经过国家林业局锯材质量监督检验站多年抽样调查,锯材规格质量合格率平均只有60%-70%左

5、右。由于设备多、人员多、生产周期长,锯材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改变我国制材业落后现状的思考实现从传统制材到 BOF制材的变革 我国制材业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由于制材仍然采用落后的传统制材方式,不仅木材综合利用率低,而且出材率和劳动生产率也很低。改变这一落后现状的有效办法就是大力发展数控最优制材。数控最优制材是以在高精度原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改进的 BOF(Best Opreating Face最优下锯面的确定)系统”为基础该系统充分 虑了原木的形状所以大大提高 了出材率 和锯割的精度。实现 BOF制材,可完全改变 制材工业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经济效益和 技术含量,使制材工业完

6、全摆脱传统落后状 况。 实际上我国已具备 了实现 BOF制材的 基本条件因为我国对BOF的基础理论和数 学模型的研究工作 已开展多年,并 已取得成 果。机械行业在数控机床的制造上已经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完成 BOF的硬件部分的制造 是能够做到的。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制材 东北的小兴安岭、长 白山和西南原始林 区,由于原木形状及树种和质量极为复杂宜 采用带锯制材。对其进行BOF的改造以后, 将会使出材率提高 l0以上。 在人工林区和大兴安岭林区,由于原木 径级小、品种单一,要投 资建设小径木生产 线,改变工厂设备、加工范围,以适应 原料供 应向小径术变化的形势。 由于我国造纸、人造板需要大量的

7、工艺 术片,也由于随着原木径级的下降,剩余物增 多,为提高原木的综合利用率,应发展削片制 材。东北林业大学经过“八五”攻关已研制 出小径木削片制方机,其生产线较带锯缩短 40,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倍。 在南方珍贵树种产鳆和装饰材加工附属 的制材厂,应发展框锯制材和进行薄板的加工,以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少锯屑损失。 提高制材技术水平 针对当前我国原木径级向小径级变化的趋势,积极开发研制和选用适合小径原木制材的加工设备和专用生产线,如圆锯制材生产线,据调查我国 目前尚无圆锯制材生产线。同时对旧设备 进行更新或进行设备 的 BOF改造。 对 制 材 设 备 按 国 家 锯 机 精 度 标 准严格把关,杜

8、绝精度不合格的设备投入生产运行。探索相应的最佳制材加工工艺。修改 目前的锯材标准,使制定的制材标准有利于提高锯材规格质量。 加大深加工和定向加工比例 改变制材企业长期 以锯材作 为最终产品的经营模式,应将其 与地板块、家具、人造板、木制品等课加工结合起来,使锯材定向加工,减少改锯损失,提高原木的综合利用率。发展小径原木制材技术随着世界木材资源的变化,以及人工林和间伐材的开发利用,制材原木平均直径由80年代前的24厘米以上下降到现在的18厘米左右。锯材生产正向着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专业化产品方向发展。锯材产品多以干燥材为锯材的半成品进行出售,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制材业应迅速跟上这一发展趋势

9、,为今后大批人工林的开发利用作好准备。废旧木材回收利用呼唤产业化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废旧木材回收利用机制,实现木材资源循环利用。规范废旧木材的回收渠道,建立废旧木材和废旧木制品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大中城市周边地区培育木材旧货市场,开展废旧木材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试点,实施废旧木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工程,重点做好建筑木料、废旧木家具、一次性木制品和木制包装物的回收使用和再生利用。加大行业管理的力度制材生产从以前的政府行为,到自由经营,各自为政,目前应规划到行业管理阶段。日本等国的行业管理对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国制材业也应效仿。加强国家技术监督检

10、查的力度为了保证锯材质量,应加强国家技术监督检查的力度,发挥技术监督检查作用,把好锯材质量关,使锯材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重视研究与开发工作发挥制材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及大专院校的技术优势,广泛地进行调查摸底,对共性的重大技术问题和有重大意义的课题进行攻关。应抛弃以前的就技术论技术的单纯“技术”观点,兼顾国内外,远期、中期、近期综合考虑,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发挥我国的长处,考虑我国国情,选择影响制材业前途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使制材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原木材的第一道工序是制材,制材对原木的综合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材在木材加工中必然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制材业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使之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经过这样的规划和改造,制材工业才能适应变化 了的原料的特点,革除原有的弊病,实现优质、低成本、 高效益的运作,在跨进 2l世纪的社会大生产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