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07100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目 录第一章 试点背景1一、基本情况1二、基础和优势3第二章 试点总体要求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9四、发展定位10五、试点目标10第三章 试点示范主要内容12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12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13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19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20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26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0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31第四章 机制创新33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33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35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6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37五、大力引入

2、工商资本38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41一、农业建设项目41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44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45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45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5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48第六章 实施进度安排58一、实施年限58二、 进度安排58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1一、投资估算61二、资金筹集方案63第八章 保障措施64一、加强组织领导64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64三、强化招商引资65四、加强政策宣传652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

3、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县*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第一章 试点背景一、基本情况(一)*镇概况1、基本情况*镇位于*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

4、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2、区位交通*镇交通优势明显,距*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黄冈城际站2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10公里,距省会武汉城区50公里,距罗霍洲港口20公里,距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3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70公里;到黄冈城际铁路站车程30分钟以内,到武汉高铁站车程仅为35分钟,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高速进出口

5、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农业总产值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增长10%、;财政收入422.84万元,比上年增长6.3%。(二)农业产业现状*镇山林面积24000亩,水面面积5000亩,耕地面积19617亩(包括水田17561亩,旱地205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镇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充足,库容量大,共有水库12座,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9座,总库容729.65万立方米。全镇共有河流3条,抗旱支渠5条,闸门1座。201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平纯收入24568元,比上年增长

6、9%。农村经济总收入3890万元。(三)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现状2016年*(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四)第三产业发展现状正在建设以戴家湾、紫金庄、刘家冲为中心建设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农产品)工业园的桑葚种植及果品深加工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主营桑葚、蓝莓、葡萄等种植品种,配套建设酿酒厂,致力打造成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生态采摘园。(五)农业

7、经营主体情况2016年*镇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6653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11965亩;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二、基础和优势1、*镇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镇位于*县中心地带,距*县城18公里。历史上的*是徽商及本土罗田、英山等地上武汉,进四川,行湖南,进江西的陆路要道的交叉口,是商贾必经的要道,是有名的“小汉口”

8、,是“富人追,穷人馋,神仙路过歇三朝”宝地。现在的是*县县城到其他乡镇必经之地,镇区临近大广高速,武英高速、黄鄂高速,高速进出口距离镇区不足一公里。318国道、106国道横穿镇区,流动人口多,商贸活跃,经济带动力强,人口聚集作用明显。2、*镇是*县农产品集中区,一直以来农业新技术应用在全省全市领先。*县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国家粮油大县和湖北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镇位于县境中南部,是*县的农产品集中区。*镇农民具有积极接收新技术、新品种的良好传统。上世纪70-80年代,*镇在水稻温室育秧技术上应用最早、应用面最广、技术最成熟,是全省优秀示范点。90年代,*镇是黄冈市和*县农业新品种展

9、示区。原省委书记贾志杰、罗清泉先后到*镇调研水稻旱育抛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目前,*镇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种植业、养殖业新品种应用率一直排在全省全市前列,水稻集中育秧覆盖率达到7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率达到100%,配方施肥应用率达到100%,农业全程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有5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农艺师32人。*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人,其中农艺师3人。*镇先后实施了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学生村官培训工程等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全镇有科技示范户260户。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

10、、武汉轻工学院等大专院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这些平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镇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农产品)工业园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县市级龙头企业9家。有以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湖北天意种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畜禽养殖业、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中东坡粮油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天意科技是“中国窑炉著名品牌”、“全国种猪示范养殖基地”、“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就业先进单位”。2016年10月21日,经*县申报、黄

11、冈市农业局审核、省农业厅专家评审,*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工业园被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16年底龙头企业资产总额32.30亿元,销售收入53.87亿元,增幅50.79%,实现利税总额3.9亿元。园区内先后有黄冈东坡粮油食品集团等多个企业31个产品品牌等获得省以上相关机构的“三品”认证。4、*(农产品)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发展后劲足。2013年7月13日省发改委批复,设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工业园,该工业园是*经济开发区的区中园。规划总面积14.0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为12.34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园区人口规模5.3万人。一期为该园区的启动区,规划面积5.06平方

12、公里(约7600亩)。目前修建园区道路35公里,铺设污水、给水、配电线路、燃气管网等设施212公里,建成区域达到1.5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家。2016年从业人员2128人。后续计划开发的3.5平方公里土地指标已落实70%以上,正在开展土地平整、道路等“七通一平”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园区共有12家企业,开工建设加工、仓储、物流等22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56亿元,22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营业收入30亿元,利税7500万元,可新增就业人数1200人,园区发展后劲十足。到2020年,园区启动区5.06平方公里区域内全部建成,入园企业达到80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园区

1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园区加工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园区加工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8%以上,企业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称号突破100个;与农民建立良好的利益链接机制,园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户平增收1.5万元。5、*镇产业融合已具雏形,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中进行了有益探索。2016年*镇有专业大户7户,经营面积106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6个,经营面积5000余亩。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3个,其中被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10个,其中普通农户28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1510户。农场家庭40个,已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

14、登记。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16500亩,其中流转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4229亩。*(农产品)工业园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2128人。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要求,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及各类专业合作设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农产品产、供、加、销关系,与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园区企业共发展订单基地50万亩,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94家,联络农户34.41万户,订单发展到周边红安、浠水、黄梅乃至安徽等地,订单收购采购值达到47.32亿元,占园区企业原料采购的69.7%,农民分享增值收益达到220

15、0万元,人平增收近100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75人,其中:安排当地农民工就业832人,占比65.25%。6、*镇是省级粮库所在地。湖北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有限公司黄冈国家粮食储备库地处*镇峨嵋大道,占地面积80亩,仓容1.35亿斤。现有仓库15栋,仓容1.35亿斤,粮库设施齐全,建有客户服务中心、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粮食电子测温系统、环流薰蒸设备、信息化智能集成管理系统、配置发电设备、办公住宿综合大楼。省储备粮黄冈储备库是省储备粮油管理公司在全省的重要布点之一,粮库承担着区域性、阶段性的政策性粮油收储业务,对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引导力、促进产业融合、缓解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7、*镇人文资源丰富,*镇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众多。*镇三面环山,东有鹅公包、石壁山;西立白羊山、烽火山;北驻神仙寨、金子垴;南盘黑龙港;中卧白虎地、寨鸡垴,是长江支流巴河分支朱道士河的发源地。*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鹅公包、神仙寨和白羊山是太平天国的古战场,鹅公包是中共黄冈县第二区委及独立游击第六中队驻地,烽火山中的翌明庵是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播点,沙河图是宋任穷部为解放战争北线渡江所打关键胜仗的战场。张体学、陈少敏、漆先庭等老一辈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