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070925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任慧兰.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爱童心 真视童趣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府谷县第三幼儿园 任慧兰一、背景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能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强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话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发展语言、加强形象思维、促进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同时活动目标也明确指出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画面内

2、容,并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挖掘和利用孩子的创新思维。二、案例描述: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有名人曾说,学童话故事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童话内容来框定孩子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1导入:上午我进活动室时,拎着一个大大的黑色的袋子,故意在幼儿中间转来转去引起幼儿的注意。 2.启发讨论:我把袋子往中间桌子一放,幼儿顿时围了过来。 幼:“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了啊?” 幼:“袋子里的是什么东西啊?

3、” 幼:“可不可以吃啊?” (揭示答案,幼儿畅谈,教师倾听) 我把装了小蝌蚪和青蛙的瓶子拿出来让幼儿观察讨论,全班幼儿都兴致勃勃讨论开了。 “这是大脑袋、细尾巴的小蝌蚪。” “这是庄稼小卫士小青蛙。” 突然,王姝婷小朋友跑过来,拉着我的衣角说:“任老师,小蝌蚪在叫妈妈。”快言快语的贺强胜反驳说:“她撒谎,小蝌蚪根本不会说话。”王姝婷不服气地说:“小蝌蚪就是在叫对面瓶子里的青蛙妈妈,是你自己听不见。”不一会儿,幼儿分成了两派。我说:“那我们去看一看,听一听吧!”我故意低下头听了一会儿,说:“小蝌蚪是在叫妈妈,王姝婷观察的真仔细,要表扬,但贺强胜也要表扬,敢于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异议。两名幼儿都笑了,

4、因为一个得到了表扬,一个得到了鼓励。这时我顺势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是怎么变成它妈妈那样的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就把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高兴极了,我越讲越带劲,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活动室里是从未有过的安静。听完了还想听。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我把书挂在了语言角,让幼儿自己去翻阅。 三、案例分析: 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很成功,幼儿掌握的也很好。纲要的颁布,为幼儿园教师点燃了一盏明灯,我们不再只是按部就班地严格实施教学计划。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有了兴趣,他们才会去观察、思考、表达,切忌以

5、教师为中心,让幼儿无条件服从。幼儿虽然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但有时也会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身边事物的关心,他们的好奇好问,不都值得我学习吗?儿童观、教育观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并不是空洞地挂在嘴上的口号,它时刻体现在教师的一系列教育行动中。我庆幸自己在幼儿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中,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角色,是幼儿的合作者、引导者。 四、案例反思: (一)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鼓励幼儿去发现自己的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像陈鹤琴先生所说的那样:”

6、教师就更容易明了各个孩子的性情能力,教育起来就更容易引导,学起来也容易听从了。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专著契机,积极引导 杜威说过:“兴趣标志着在个人与他的行动的材料和结果之间没有距离,兴趣是他们有机统一的标志。”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关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并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引导。“于细微处见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偶发事件,就算是再细小的事件,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王姝婷小朋友说小蝌蚪在叫妈妈,这是多么美好的想象,她把小蝌蚪拟人化,这在成人看来,是多

7、么没有意义与荒唐的事,但在孩子眼里,却有很重要的价值,还富有童话色彩。要是教师置之不理,失去了教育机会,那多可惜呀! (三)学会倾听,尝试走进幼儿的心灵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关注幼儿,也是尝试着跟随幼儿,并能促进他们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此时,教师的角色应是“时机的分配者”,也就是要让幼儿感到老师不再是指挥者,而是提供资源与信息的人。在他们需要时,可以从老师这里借用一个手势,一种玩法。案例中,正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能注意倾听,及时发现幼儿生活中的智慧,支持幼儿使他们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发现蝌蚪与青蛙的秘密,让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又一次被激起,让他们有未知探索的愿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能让幼儿的心灵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而教师的心灵也时刻与幼儿的心灵充分结合,急幼儿之所急,乐幼儿之所乐,与他们一起研究和探索,师幼双方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