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06096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黄河中学张德军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立项背景2008年,跟随郑州市名师团赴新加坡培训学习,在新加坡的所见所闻,处处充满着“做中学”的教育教学思想,从此,“做中学”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课堂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究阶段,尽管我们已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所研究,在“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上做了许多工作,并在郑州市各中小学进行了推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我们仍感不足。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操作水平千差万别,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讲一个,学生做一个,不利于学

2、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唯有“做中学”。联系我校乃至郑州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状况,在郑州市教研室的支持下,走访调查了郑州市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下决心做好“做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操作技能,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实施落实素质教育观。2、课题研究现状“做中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全面进入实验实施阶段,由课题参与人合作实施,各课题参与人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享实验成果。郑州市各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这一实验研究活动中,实验参与人员已不仅仅局限于几个人,而是

3、由一大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做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3、选题意义及价值近年来,在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引领下,郑州市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深入开展校本教研,积极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经历了“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与情境教学”、“做中学”三个阶段,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达到了教学观念质的转变。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探究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然而,由于受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所限,学生的探索热情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协作区“做中学”主题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信息技术分级段分目标教学的研究,在七年级围绕“

4、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问题,在做中通过任务的引领学会对基础知识的构建,八年级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做中学会方法的运用与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做中学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二、指导思想(1)在做中学会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中,开放学习环境,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下体验基本的方法,从而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方法,信息资源的加工等。(2)在做中学会对根据信息的需求,学会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法。以丰富的活动主题,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与表达中学会方法的灵活运用,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培

5、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研究目标通过“做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实施,探究“做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征集优秀“做中学”教学案例。四、研究内容研究“做中学”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研究“做中学”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探究“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做中学”教学系统研究。“做中学”主要教学环节。在课题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做中学的六个教学环节:提出问题,呈现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方案;收集资料,整理素材;选择工具,完成任务;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总结交流,知识迁移。以上六个环节,集中体现在体验、共享、交流、整合、应用,具体如下: 体验:观看样例,学生体验作品内容。 分享:学生在观看样例的基

6、础上,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交流:对照样例,交流作品内容、制作方法与技巧。 整合: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模板,重新整合作品,教学评价。 应用:将体验应用到新的实践活动中,制作新的作品。五、课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1、 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堂呈现,不断总结与实施。(2)案例总结法:总结经典案例,形成有用资源,向协作区进行推广。(3)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实施要求,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实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倾听学生对“做中学”的意见和看法。(4)资料研究法:学校理论,通过网络和有关书籍,研究学习做中学理论。(5)对比实验法:借鉴物理学科在做中学的研究成果,

7、探究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6)总结归纳法:把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得出第一手原始资料,解决对策,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记录下来。2、 课题实施的大体步骤第一阶段(准备与规划):2009年5月2009年8月,以学习讨论教育理论为主,讨论目前初中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区域推进研究,了解国内外信息技术教材与教学,探讨信息技术分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制订出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第二阶段(课题实施):(1)2009年9月2009年12月,召开协作区“做中学”主题研讨会,明确“做中学”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两次“做中学”主题研讨课;征集“做中学

8、”教学案例。(2)反复到各实验学校进行听课、观课,实地了解做中学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3)2010年1月2010年2月,整理前一阶段的各种资料,为下一阶段课题的正常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4)2010年3月2010年6月,以主题研讨课的形式,分享“做中学”课堂教学经验,同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分享教学案例,共同商讨课题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第三阶段(课题总结):2010.7-8月整理资料,举行一次课题发布会,宣传并推广课题研究成果。3、 课题预期成果“做中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报告,“做中学”教学案例集。六、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张德军,男,黄河中学,中学信息技术高级

9、教师,擅长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教育理论,全面负责该课题的规划与实施。王景义,男,郑州市教研室,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擅长教育理论研究,负责该课题的理论引领。王远荣,女,郑州市34中,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擅长教育科研与课堂模式研究,负责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宋强,女,郑州23中,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擅长课堂教学,负责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马华林,男,郑州8中,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擅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负责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简丽萍,女,郑州8中,中学信息技术高级教师,擅长课堂教学,负责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臧元冬,女,郑州57中,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擅长课堂教学,负责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李文静,女,郑州51中,中学信息技术一级教师,擅长课堂教学,负责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