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0608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名师选题2单选题1、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冰融水开B雾绕险峰C露润绿叶D霜打枝头2、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

2、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雾的形成 蜡烛滴“泪”冻衣服晾干露珠的形成ABCD6、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7、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

3、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 “白气”是水蒸气8、一位粗心的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 37.8,则病人的体温不可能是()A37.8B37.5C38.2D36.59、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10、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

4、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熔化吸热B熔化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11、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12、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1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

5、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1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

6、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多选题16、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CB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17、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的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后水蒸气液化的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烧开水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8、下列

7、说法不正确的是()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是升华现象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C夏天坐开空调的出租车,会看到车窗内表面有水珠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9、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观察到固态的碘消失了而试管内充满了碘蒸气。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跟碘的这一变化相同的是()A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B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D放在饮料中的冰块变小了2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不会立即熔化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吸热的

8、原因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2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是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冒“白气”,“白气”是水蒸气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22、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

9、量大B小明加热6min时水开始沸腾C小明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D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不变,需要吸热23、下表给出了几种液态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上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水酒精水银铁铅凝固点(C)0-117-38.81535328沸点(C)10078.535727501740A铁块掉进液态铅中一定会熔化B用酒精温度计不能测沸水的温度C气温很低的北方冬季,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室外温度D用铁锅能够煮沸其中的水银2(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_017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

10、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答案:B解析: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即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B解析: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正确;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错误;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4、答案:A解析:A霜的

11、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5、答案:D解析: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故选D。6、答案:D解析: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降低,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故选D。7、答案:A解析:A汽车夏天开冷气,窗户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外侧;冬天开暖气,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侧。所以夏天车窗

12、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故A正确;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故B错误;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A。8、答案:C解析: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就给病人测体温,测出示数为37.8,病人的体温可能小于或等于37.8,不可能是38.2。故选C。9、答案:B解析:A冷藏

13、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防止冷藏车内温度上升,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做成,故A错误;B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故B正确;C白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霜,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故D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C解析: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14、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12、答案:C解析: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答案:C解析: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故选C。14、答案:C解析: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15、答案:D解析:A撒盐可以促使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