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05964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东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测高二语文试题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五题,共90分)和写作(第六题,70分)两大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这个太平洋岛国上,随处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妙的文化 :既可以发现握手的场面,也可以看到鞠躬的情景;既可以观赏到标准的芭蕾舞、西洋歌剧,又可以欣赏到传统的能乐、狂言;不仅旅馆、饭店,就连厕所也能够分出“西式”与“和式”两种。真可谓 、 。A.景致 大相径庭 并行不悖 B.景观 泾渭分明 并行不悖C.景致 泾渭分明 并驾齐驱 D.景观 大相径庭 并驾齐驱2.下

3、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曹文轩的作品是独特的,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它的主题关乎全人类,这是他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最重要原因。B.面对猛烈的反腐风暴,许多官员心里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惴惴不安者有之,患得患失者有之;当然,为官清廉内心坦荡的也大有人在。C.要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就必须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的院校。D.对于南中国海的岛礁领属争端问题,奥巴马始终不认可美国没有有意遏制中国崛起,却一味强调中国应成为世界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与语境相符的一项是(3分) ( ) A.“青山遮不

4、住,毕竟东流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海内外任何敌对势力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将以失败而告终。B.“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满怀期待再次踏上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却早已在现实中销蚀殆尽。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教育岗位退休后,她没有一天宅家安享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而是一头扎进社区,为公益事业奔波忙碌。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走在异乡的大街上,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扭头一看,多年不见的发小竟就在身后。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B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D.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5.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组成一首七绝(诗题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要记此时分袂处 西风萧瑟入船窗 云梦风烟旧莽苍暮烟细雨过松江 送客离愁酒满缸A. B. C. D.1.(3分)B2.(3分)C(A.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产生”。B.成分赘余,应删去“心里”一词。D.否定不当,应删去“没有”一词。)3.(3分)A4.(3分)B【以“玉簪螺髻”比喻远处的小山(遥岑);“遥岑远目,”,拟人;语出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A.“宛转蛾眉”代指美女容

6、貌,语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C.“钟鼓馔玉”代指富贵利禄,语出李白将进酒。D.“芳尘”代指丽人渐行渐远的身影,语出贺铸横塘路。】5.(3分)C【根据绝句韵脚安排的特点,排除A、D;根据诗题,排除B。注送人之松江,作者:俞桂;“云梦风烟旧莽苍”,语出陆游哀郢二首。】二、文言知识积累与阅读(19分)6.下列括号里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偏爱) 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事业)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多余,繁杂) 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盈余)B.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兼任)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预先)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

7、称其志气(符合)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终)C.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迎娶)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贬谪) 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难道)D.出而视事,又不过有司之细故(琐屑的事情) 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幸或,可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懈怠,懒惰) 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缺憾)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 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B.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8、以乱天子边事D.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4分)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放翁诗则又不然,诗最多,题最少,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遣兴而已

9、。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在八哀诗中,既略叙其人;而洗兵马一篇,又复总其全数而赞叹之,少陵非苟作也。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讲理学者推极于毫厘分寸,而卒无救时济变之才。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却诗债而已。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处戾乎!故杜诗之有人,诚有人也;陆诗之无人,诚无人也。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

10、;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有删节)【注】这封家书写于作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范县知县任上。命题:此处指选材。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陵诗高绝千古 绝:超越B.只一开卷,阅其题次 次:等次C.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 道:主张D.是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 直:只是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4分) 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4分) 10.依据文本,概括陆游诗作选材单一的原因。(3分) 6.(3分)B【A.冗:闲散。C.取:迎接。孥(n):文中为“妻和子

11、的统称”。D.随:因循随俗。】7.(2分)C(连词,表结果,有“因而”的意思。A.助词,取独/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均读作“wi”;介词,被/介词,替、给。D.副词,表推测、估计,译为“大概”、“或许”/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8.(3分)B(次:编排。)9.(4分)况且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一定有很多忌讳,(国君)自身的行为如同桀、纣,却偏要说自己的德行胜过尧、舜、汤、武。(“且”“躬行”“轶”各1分,句意1分。)(4分)杜甫(在诗作中)逐一陈述时事,寄托直言规劝之意;陆游(在诗作中)闭口不言(时事),为的是避免被人陷害。(“历陈”“谏诤”“罗织”各1分,句意1分。)10.(3分)时局变

12、乱,朝中大臣只顾享乐而不为国事考虑,陆游作诗只为“了却诗债”;国君(朝廷)昏庸残暴,陆游为避祸而明哲保身。(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南宋)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这首诗写于作者初任柳州刺史时。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与柳宗元一道,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被贬。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从全诗看,“城上”一联有哪些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唐诗别裁中说“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两作同写愁情,但愁之起因却迥然不同。请结合词的上阕,简析张辑“愁”的具体原因。(3分) 11.(4分)点题;交代高楼所处位置及登楼时的心绪;奠定全诗愁思茫茫的情感基调;总领全诗,为以下逐层抒写“愁思”创设了一个辽阔苍茫的背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3分)表面看,“惊风、密雨”是指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