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04173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大学地史学笔记 考研---新生代地史.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生代地史一、划分和命名第三纪由意大利阿杜伊诺(Arduino,1760)提出,当时分为:原始系(古老变质岩)、第二系(中生界)、第三系第三系内部分统主要依据所含软体类中现生种属百分比(Lyell)第四系指第三系之上的松散沉积物(Desnoyers, 1929)整体特征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和古构造较中生代有了较大的变化沉积物固结较差早第三纪(E)已基本固结成岩晚第三纪(N)尚未完全固结第四纪(Q)未固结的松散生物界: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时代,第四纪由于出现了人类所以成为人类的时代古气候的主要事件是第四纪冰川的形成地球构造巨大变革期,特别是第三纪。Tethys仅残留下地中海,Alps山

2、在第三纪形成,喜山形成,环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形成,大陆裂谷活动发育古地理、古构造的重要变革发生在中国古大陆的西南缘和东南缘西南缘由于始新世晚期印度板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最终对接碰撞,导致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的急剧抬升和喜马拉雅山脉世界屋脊的形成在东南缘大陆边缘裂陷和弧后扩张,形成许多规模大、沉积厚的盆地,它们蕴藏了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二、新生代的生物界新生代是生物界发展的一个最新阶段,是生物界面貌逐渐接近现代的时期以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大量繁盛为特征第四纪以人类的出现为标志。1. 脊椎动物的变革与演化以哺乳类、鸟类、真骨鱼类的繁盛为特征哺乳类因演化迅速,化石丰富,具有更重要的地层意义。早第三纪时

3、主要是一些古老、低级的代表,如:阶齿兽、冠齿兽、始马等;晚第三纪出现一些现代类型的哺乳动物代替了古老类型的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第四纪是人类出现与演化及脊椎动物完全具备现代面貌的时期,重要的代表有:真马、剑齿象、猛犸象和美洲剑齿虎等A. 哺乳动物演化阶段早第三纪早期:古有蹄类和古食肉类繁盛时期古草食有蹄类个体小、四肢短粗、不善跑古食肉类构造原始、四肢短粗、趾具爪(但仍象蹄)已全部绝灭早第三纪中晚期:奇蹄类高速发展和肉食类繁盛时期奇蹄类门类多、演化快、分布广,地层意义大大多数奇蹄类在E末绝灭,适应演化成功实例-马马的演化-始马, 间马, 草原古马, 上新马, 真马晚第三纪偶蹄类大发展和象的迅速演

4、化时期第四纪哺乳动物现代化和人类发展时期B. 第四纪哺乳动物演化和分区第四纪时由于大陆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在我国可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两个动物群,产生南北的分异。北方寒冷气候 南方温暖气候全新世:全新世动物群与现代基本一致晚更新世:北方:山顶洞动物群、萨拉乌苏动物群(赤鹿最后鬣狗动物群)东北寒冷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南方:柳江动物群、长阳动物群中更新世:北方:周口店动物群(北京猿人肿骨鹿动物群)南方:万县盐井沟动物群(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动物群)早更新世:北方: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南方:柳城巨猿洞动物群。元谋动物群(元谋人,哺乳动物)C. 从猿到人的演化大量的化石资料表明,

5、人类是由古代的猿进化而来的,从古代的猿进化到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早期、晚期) 1) 南方古猿阶段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齿系比现代人类强壮;脑容量600-700cc,与现代大类人猿类似,约为智人的一半;其中一部分古猿制造和使用最原始的石器(用动物角、骨和齿制作原始工具),不会用火。相当于考古学划分的旧石器早期的前一阶段,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2) 直立人阶段(能人)直立人(Homo erectus)四肢与现代人基本相似,脑量增大,脑容量750-1300cc,现代人1200-1500cc;高眉骨,颚骨前伸;会用火,制造原始石器(带木柄的石斧),

6、但制造和使用的石器仍很原始,相当于考古学划分的旧石器早期的后一阶段。元谋人 ,蓝田人 , “北京猿人”(北京人),印度尼西亚发现的爪哇猿人3)早期智人(古人)-尼安德特人距今约30-4万年,即第四纪更新世晚期,是早期智人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以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洲各地的尼安德特人为代表。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更接近,脑容量达1300-1600毫升,粗眉骨,下巴不突出,身材矮小粗壮,他们已能用火熟食,制造石质工具(矛、刀等),文化(随葬工艺品),简单的兽皮衣物智人化石表明,大约五万年以来,智人在体质方面进化很少,而文化方面则突飞猛进。山西的丁村人、许家窑人;湖北的长阳人;广东的马坝人;陕西大荔人等4)

7、晚期智人(新人)-克鲁马努人一般是指生存在距今4-1万年前的人类。纪元前1万年以后的人类,我们称现代人类。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不仅能制造复杂的石器,做衣服,并用骨、壳等制成装饰品,相当于考古学分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阶段主要以法国的克罗玛依人为代表,其体质特征是:头骨高而长,脑容量大,达1600毫升。眉骨微弱,鼻窄,颜面广阔等,在各方面都与现代人很接近。眉骨变小,下巴明显突出,精制矛、针等;文化(石刻、木刻、绘画)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广西的柳江人;四川的资阳人等2 . 被子植物的发展及地理分区被子植物占统治地位,代表属种有柳、赤杨、樟、榆等。裸子植物虽以衰退,但松柏类仍很重要,如水杉等

8、。在第三纪可分为两阶段:早第三纪木本植物发展阶段,乔木、灌木为主晚第三纪草本植物大发展阶段,大量现代种属出现,蕨类和裸子植物减少 第三纪植物地理分区:泛北极植物区(包括我国北方)属温带型,以落叶乔、灌木为主热带植物区热带、亚热带常绿树为主南极植物区南纬40度以南3 其他门类新生代的无脊椎动物以腹足类、双壳类、有孔虫、六射珊瑚等占主要地位,介形类也有新的发展,而中生代盛极一时菊石类则完全绝迹。海生无脊椎动物:双壳类、腹足类、六射珊瑚、有孔虫(货币虫-R)、抱球虫淡水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介形虫、昆虫等如:六射珊瑚在新生代的海洋中常形成大型的珊瑚礁。软体动物的腹足类和双壳类繁盛于新生代的海洋和大陆

9、,如纺锤螺、扁卷螺、牡蛎、海扇、丽蚌,金星介等。三、中国的第三纪以陆相为主,海相沉积仅分布在台湾、西藏雅江以南、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及东部、南部一些地点。上、下第三系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两者在沉积、古构造、古地理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古印度陆块及太平洋海洋板块对中国大陆的强烈影响以贺兰山-龙门山-线为界,东、西部两大地区在构造古地理格局、盆地类型、沉积特征及地史发展过程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1. 中国古大陆东部第三纪地史特征中国古大陆东部第三系,除台湾及个别地区有海相沉积外,全部都是陆相沉积。 早、晚第三纪又有明显不同。(1)早第三纪沉积类型及古气候大体继承了晚白垩世的构造古地理格局。总体特征:中生代

10、早、中期广泛发育的西部大型盆地区已经上升为晋陕高原和西南高地主体沉降盆地东移,出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沿海隆起带大部分遭受剥蚀,多为小型断陷盆地和零星玄武岩喷发。早第三纪中国大陆的古气候纬向分带清楚:北部温暖潮湿气候带中北部潮湿、半干旱气候带中南部干旱气候带南部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带受构造带及气候带的控制,导致中国东部存在四种沉积类型区:1)隆起区上的断陷含煤盆地2)隆起区上的准平原游移河湖盆地 :3)强烈沉陷的“半地堑型”海泛河湖盆地4)断陷型红色膏盐盆地1) 隆起区上的断陷含煤盆地分布于南、北两个潮湿气候带内,即北带:古阴山-燕山以北。 东北东部隆起地区,沿北东方向大断裂出现地堑型含煤盆地

11、,可以辽宁抚顺盆地为代表,它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南带:古南岭以南。古南岭以南的广东茂名、广西百色等地,代表另一种潮湿含煤盆地类型。茂名盆地早期仍处于干旱气候条件下,以红色碎屑沉积为主,局部尚可夹石膏层,中、后期气候明显转为潮湿,出现油页岩及煤层。2)隆起区上的准平原游移河湖盆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以四子王旗脑木根剖面最为典型。以棕红间夹灰绿色泥质砂质沉积为主,既无典型深水湖泊沉积,又无明显的山麓堆积。沉积总厚度仅200m左右,代表处于一定海拔高度,差异升降不明显、地势高差不大的内陆河湖沉积。3)强烈沉陷的“半地堑型”海泛河湖盆地古秦岭以北至古阴山-燕山间的华北地区,早第三纪时处于干湿相间的

12、过渡气候带。发生强烈沉降,形成大体呈NNE向一系列平行的隆起和半地堑型坳陷。4)断陷型红色膏盐盆地古秦岭至古南岭间的中南地区,早第三纪时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断陷盆地类型。其中规模较大的江汉盆地出现含有孔虫化石的海泛层位盆地内部次级断裂发育各坳陷部位是石油和膏盐矿物形成的有利部位。中南地区出现许多小型红色的断陷盆地(如粤北南雄盆地)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时,构造活动性较强,尤其断裂活动,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或盆地内的断裂坳陷);南北成煤,中部干旱的明显气候分带。(2)晚第三纪沉积类型及构造分异晚第三纪中国东部古气候发生显著变化:干旱半干旱气候带消失,东部为潮湿半潮湿气候覆盖上下第三系之间多为不整合接触

13、裂谷盆地进入沉降坳陷期,盆地范围不断扩大地层厚度相对较小早第三纪主裂陷盆地之上的披盖式坳陷。晚第三纪在古构造、古地理及气候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下列三点: 渤海湾地区裂谷作用已经停止,地壳活动趋于大面积上升或下降,沉积范围普遍扩大。干旱气候带在东部消失和晚第三纪后期沿海地区大面积玄武岩喷发是其突出特点。上第三系除在广东雷琼海峡两侧为海相沉积以外,均为陆相沉积。可区分为以下不同类型:大型沉降河湖盆地隆起区上的河湖游移盆地大型沉降河湖盆地隆起区上的断陷含煤盆地沿海玄武岩喷发类型1)大型沉降河湖盆地断陷作用较早第三纪盆地明显减弱,沉积范围更加广阔,包括松辽盆地、华北盆地、苏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

14、。A、松辽盆地:第三纪沉积范围扩大到整个松辽平原。主要岩性为暗色碎屑岩夹薄煤层,厚200余米。为暖温带气候条件下稳定的大型盆地沉积。B、华北盆地:以浅灰黄、灰绿、棕红色泥砂岩为主,厚度在千米左右。沉积范围比早第三纪时有所扩大,并向南与苏北盆地相连,已属大型沉降盆地,早第三纪时发育的裂谷作用已经停止。由于己发现有孔虫等化石,推测仍遭到海泛的影响。2)隆起区上的河湖游移盆地主要分布于内蒙地区,其沉积特征与早期第三纪情况相似,但分布范围更广。上第三系以杂色泥砂岩为主夹含砾粗砂岩或砾岩,含丰富脊椎动物化石,厚度不大,是一种河湖盆地的沉积。3)隆起区上的静水湖泊沉积及土状堆积主要分布于北部大型沉降盆地两

15、侧的隆起区。A、静水湖泊沉积:可以山东临朐一带的中新统山旺组为代表由泥岩、硅藻土、油页岩、砂砾岩及玄武岩组成,厚度70-80m。其中硅藻土微细水平层理发育,有“万卷书页岩”之称,其中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动、植物化石,是暖温带为主混有部分亚热带植物的气候条件。B、土状堆积:主要分布于晋陕地区为深棕红、鲜红、桔红色粘土沉积,产三趾马及大唇犀等。即过去所谓的“三趾马红土”。它是在高原之上,半干旱而温暖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主要代表上新世沉积。4)隆起区上的断陷含煤盆地中国南部晚第三纪以上隆为主,仅发育有小型盆地滇、桂、粤、闽一带,由于气候已转为潮湿热带至亚热带,所以含煤湖沼泽沉积范围较早第三纪更为宽广。5)沿海玄武岩喷发类型沿海地区晚第三纪时的玄武岩喷发是突出现象。如东北的长白山区、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沿庐江-郯城深大断裂两侧、浙东嵊县、福建漳蒲、台湾海峡中的澎湖群岛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