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034700 上传时间:2022-07-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实践心得 府谷镇第一学区 白玉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因素加以利用,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首先,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一、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十分有限,教师充

2、分扮演着课程实施者的角色。而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力等重要素质。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善于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语文阅读资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密切学生生活世界与语文的关系,优化教学的配置,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优越的阅读环境,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二、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教师按照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的管理经营着阅读教学,一个个教学环节就像是工厂车间里的一道道工序,教学思路一顺到底,容不得半点节外分枝。教师对文本的解释拥有绝对权威,教师以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来解释文本,文本的意义是惟

3、一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居于从属地位。新课改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既要求教师成为“主持人”式的组织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精心设计一个阅读对话的话题,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给学生充分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使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又要求教师从注重“表演式”的传授者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自觉改变“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分子,与学生共建课堂,在平等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作“首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境界。三、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教材的主宰者,教参至上,教为主题,忽视了学生

4、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生机和灵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构建富有个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绝对权威的角色主宰课堂的局面,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并以自己的智慧创造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与文本的对话中,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以自己充满个性的视角去诠释鲜活的文本,以自己充满个性的心灵去触摸文本,实现自我的意义构建,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的广阔空间自由发展。四、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控制者,可以随时对学生发号施令。而新课标倡导学生、文本、老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强调文本生成意义的多样性。这样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是以阅读活动的一个对话

5、者的身份出现,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老师与学生关系不存在教导与接受、先知者与后知者的鸿沟,而是表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知识领域的过程中相互对话、互动合作的融洽情景。在对话型语文教学中,尽管师生双方在各方面存在差异,但教师不再担任“发号施令者”,而是以对话者向导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充满真诚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在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适时指点,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让学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其次,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王国里自由发展一、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一个个学生,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差异的鲜活的个体,他们兴趣不同、能力有别,面对学生的差异,在各

6、教学环节中,教师均应为学生创造可供选择的学习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学习习惯进行个性化学习。例如在预习、布置作业过程中,教师总要涉及一些思考练习,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是有差异的,统一的要求显然不合适。为此教师必须设计有层次性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完成。“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递进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比统一指令性的要求效果要好得多。导读过程中的个性化教学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选择的个性化,二是方法运用的个性化。1、内容选择的个性化,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喜欢“人云亦云”,不敢提出或不能提出自己的独

7、到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其实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并因此受到启迪与感悟,才是真正的教学。在这一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对课文语言文字、语言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的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批注就怎么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季节反复研读,并设计一些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由于学生选取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兴趣盎然,学习充

8、分。至于其他段落,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互相拷问,相互取长补短。交流时,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提到哪个季节就讨论哪个季节,教师也点拨到哪个季节。最后,教师允许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季节,学当“小小解说员”,为事先制作好的小兴安岭四季美景当媒体课件配音。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展示的自由空间,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个性化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方法运用的个性化,即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学习无定法,我们提倡运用个性化就是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个性,运用长期学习实践积淀下来的自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二、引导学生个性化感悟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学

9、生对语言的感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语言、形象的碰撞,这种碰撞的直接效果就是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一经积淀,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感性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自然也就有了区别,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赏句,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学生朗读只能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所谓的朗读技巧上下功夫,朗读时装腔作势,浮

10、于表面,充其量只能算是表演性的朗读。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有感情的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待有了一定的感受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第七自然段中的“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这句话时,我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朗读的。学生朗读时有了自己自由的天空,表现丰富多彩。有的说:“我读这句话时,重读真是,并拖着长音调,因为这句话

11、写出了作者走近榕树,验证了自己原来远看时说的许多株榕树,这样读,使人更感觉榕树的粗壮。“有的说:“我读这句话时,重读一株,因为原来作者初次看到榕树时,说是许多株,现在有机会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不是许多株,是一株。这样读强调大榕树的茂盛和占地面积大。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是谈朗读技巧而色变,其实,有感情的朗读并不排斥朗读技巧,相反地,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使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但朗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情感体验,鼓励个性化朗读。最后,启动积极的评价方式,打造个性化阅读平台。总之教师角色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方式改变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就会水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