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01862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特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声音的特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声音的特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特性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征。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与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2、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知道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音调与响度的决定因素;由于八年级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把声音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这两个概

2、念搞混淆,因此,区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3、教法选择。本节课准备采用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自学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应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讨论发言。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的适当插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4、学法分析。指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八年级学生才接触物理,对物理实验很感兴趣,但缺乏描述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注意培养他

3、们这方面的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自己总结物理规律,在脑海中建构本节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点。5、教学用具。实物(口琴、泡沫、玻璃板、木梳、音叉、木片、铁片、纸片、钢尺、硬塑料片、旋转齿轮装置、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等);录音机、磁带;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教学课件。 二、教学程序设计:(一)新课引入1、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用沾水的泡沫在玻璃板上摩擦,听发出的声音。以小组为单位,说出听这种声音的感受。2、教师课件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四种噪声,让学生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感受。3、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

4、受并做出判断,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赏心悦目的轻音乐优美动听,使人感到愉快,教师此时引出 乐音的概念。繁忙路口的车辆声嘈杂刺耳,使人感到烦躁,教师此时引出 噪音的概念。4、吹奏演示:教师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让学生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所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让学生分析辆次口琴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般会做出如下判断:吹奏口琴的低音部和高音部时,所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用大小不同的气力吹奏口琴的同一音节时,所发出的声音的大小不同。5、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钢琴演奏的和一段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问学生这些声音听起来一样吗?从而引入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

5、度、音色。至此通过引入,学生已经顺利入课。6、多媒体课件演示:大屏幕打出本节课课题声音的特性,伴奏音为一段欢快的轻音乐,让学生轻松入课,激发出对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二) 新课教学1、 音调(1)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教师演示实验: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学生分析:划过时快慢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学生总结: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给出频率的概念、单位: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用Hz来表示。(2)媒体展示有关音调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

6、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媒体展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关于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部分。媒体展示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阅读讨论,掌握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这里可以让学生列举出他们所知道的事例。例如:无污染驱蚊器能发出人耳听不的高频声音,但能把蚊子赶跑。学生分组实验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

7、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3)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 响度:(1)、响度的概念: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媒体展示有关响度的小实验: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

8、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体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媒体展示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2)响度和音调的区别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

9、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在此教师强调指出,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3、 音色:小游戏: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媒体展示:播放毛主席和周总理讲话的声音,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来。“闻其声而知其人”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生生互动活动:叫一名同学站到前面背对大家,另一名学生在他的身后敲击木器和铁器,让前面的同学判断。媒体展示结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师生互动活动

10、:用录音机给一名同学录音,再放给他听,听自己的录音觉得变了,而别人却不认为。学生仔细听自己(别人的)声音与录音,讨论原因。讨论后得出结论:人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骨导”的方式传递的,听自己的录音和别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由于骨头和空气是不同介质,两种声音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自然就不同了。(三)拓展思维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多媒体展示习题精选(四)课堂小结由学生讨论后回忆本节都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明确、系统。从知识结构上把握新内容,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五)课后作业媒体展示课后作业1、用水壶往水瓶里倒开水时,凭感觉就可以听出水瓶中水已满,为什么?2、到商店买瓷器,妈妈会轻轻敲一敲,听一听声音,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