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999637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针菇保鲜实用技术http:/ 08:41:02【双击滚屏】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关闭窗口】1、低温贮藏法(1)常温保鲜采收后的新鲜金针菇经整理后,立即放入筐、篮中。其上覆盖多层湿纱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凉处(自然气温20以下),一般可保鲜1-2天。(2)简易包装后低温保藏新采收的金针菇经整理后,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DpE)袋膜厚20毫米,分装,抽真空封口,将包装袋竖立放入专用筐或纸箱内,1-3低温冷藏。可保鲜13天左右。2、化学保鲜法采用对人畜安全,无毒的化学物质用于浸泡或喷洒在金针菇表面,以达到延长金针菇新鲜的目的。可用于金针菇保鲜

2、的化学物质有:焦亚硫酸钠、氯化纳、稀盐酸、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保鲜剂、抗坏血酸及比久等。(1)焦亚硫酸钠喷洒保鲜:用0.02焦亚硫酸钠溶液漂洗金针菇以除去泥沙碎屑,再用0.05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10分钟护色,捞出沥干后分装塑料袋中可保鲜数天。(2)氯化纳(即食盐)、氯化钙液保鲜:0.2食盐液加0.1氯化钙制成混合浸泡液,将刚采收整理好的金针菇浸泡上述混合液中,要求菇体浸入液面以下30分钟,捞出沥干分装塑料袋中,可保鲜数天。金针菇菌丝细弱的原因与防治http:/ 09:05:08【双击滚屏】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关闭窗口】金针菇栽培时,往往

3、菌丝生长细弱、缓慢。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营养不足。金针菇菌丝分泌的酶能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但不能直接分解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必须对培养料的营养物质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才能满足金针菇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用木屑或其他代用栽培料大面积栽培时,应添加1020的细米糠或麦麸及氮素营养物质。培养料既不能过湿,也不能过干。培养料过湿,导致水气不协调,菌丝发不到袋(瓶)底,或者菌丝蔓延很慢;培养料过干,菌丝生长很慢并纤细。袋(瓶)装的不匀,过紧过松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因此培养料要装均匀。金针菇栽培中常见问题及防止对策http:/ 09:01:02【双击滚屏】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

4、颜色:红 绿 蓝 黑】 【关闭窗口】一、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原因: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对策: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1.4)。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5厘米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保持适温培养,培养室内温度一般不应低于18,以22-24为宜。二、菌丝未满袋就出菇原因:秋季栽培偏晚,菌丝培养温度过低(低温刺激出菇)。对策:根据各地月平均温度适时栽培,确系低温栽培的,要加温培菌,发菌温度维持在18以上。三、料面出现大量气生菌丝(白色棉

5、状物)原因:搔菇后,出菇室温度高于13,影响菇蕾形成。出菇室通风不足,CO2浓度较高。对策:进入出菇管理期后,温度控制在10-12,可快速诱导出菇。出菇室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每天定时通风,防止气生菌丝生长过旺形成菌膜。四、不显蕾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出菇室温度偏高,空气干燥。通风不足,CO2含量过大,光照弱。对策:培养料干燥的可向料面喷18-20温水,量不宜过大,以喷后不见水滴为宜。通风降温,喷水增湿,使温度维持在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加强通风,增加散射光照,诱导形成菇蕾。五、菇蕾发生不整齐原因:未搔菌,老菌种块上先形成菇蕾。袋筒撑开过早,引起料面水分散发

6、。对策:通过搔菌,将老菌种块刮掉,同时轻轻划掉料面菌膜,减少表面菌丝伤害,有利于菌丝恢复。同时,做好温、湿、光、气四要素的调节。待料表面有原基现出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失水。六、袋壁出菇原因:装袋太松,后期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空隙,出现侧生菇。对策:装袋时将料装坚压实,上下均匀一致,料贴紧袋壁。七、幼蕾变色枯死原因:诱导出菇阶段分泌的小水珠未及时风干,使菇蕾原基被水珠浸没,缺氧窒息。对策:原基现出时,若料表面出现细小水珠时,注意增加室内通风,使小水珠风干。小水珠颜色呈淡黄色,清亮时为正常,若呈茶褐色或混浊时,视为被杂菌侵染。八、原基形成较多,而有效成菇数偏少原因:金针菇发育不同步,为抑制开伞片

7、面提高CO2浓度,过早拉直袋口,使大多数菇蕾因供氧不足而窒息死亡。对策:在子实体形成期间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情况,分阶段进行通风调节,子实体形成后期应增加通风次数,加大通风量。料面普遍出现菇蕾后再拉直袋口,这样可提高有效菇数量。九、出现菌盖相连或菇柄扁平的畸形菇原因:菇房中通风不畅,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培养基过干,菌种老化等原因均可造成畸形菇。对策:按不同生长阶段CO2浓度需用量,用简易CO2测定仪进行监测,需通风时及时通风,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光照强度应低于200lx,每日受光2小时,可分数次进行。十、菇蕾发育过程中易开伞原因:发菌质量低,若菌丝稀拉,装料不实,营养缺乏,即使出菇也易开伞。栽培

8、管理过程中温度、湿度、氧气、光照不协调。对策:培菌过程中加强空气循环,防止烧菌现象,培养料含水量不应低于50或高于70。同时注意菌袋是否彻底灭菌,栽培种是否受到隐性污染。十一、转潮缓慢,且下潮出菇参差不齐原因:袋内失水,料表面缺水。对策:上潮菇出菇后,及时用补水器向袋内注水补湿,或将菌袋置水池中浸泡,待菌袋吸足水后,倒去多余的水分,扎起袋口,以利保温保湿,等再次现蕾后打开袋口转入常规管理。金针菇长“斑”巧防治http:/ 15:18:26【双击滚屏】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关闭窗口】一、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

9、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或不洒水。每次洒水后先加强通风,然后覆盖地膜。出菇期间室内气温应调至17以下。发病后要及时将病菇摘除,并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漂白粉600倍液。二、锈斑病。该病由假单孢菌引起,主要浸染金针菇菌盖,初期为针头状,后扩大成芝麻粒大小,边缘虽不整齐,但病斑之间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的大锈斑。防治方法:

10、为预防锈斑病的发生,对菇房洒水时不要直接洒向子实体,洒水后要及时通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要长时间超过95,菌袋表面覆盖地膜时要待子实体水分晾干后。发病初期,应防止病菌向健康子实体蔓延,并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每毫升含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喷洒。金针菇长斑病的防治http:/ 10:41:45【双击滚屏】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关闭窗口】当前,为害金针菇的病害主要症状是在菇盖上生成一些斑点,这是啥病害呢,该怎样防?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

11、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或不洒水。每次洒水后先加强通风,然后覆盖地膜。出菇期间室内气温应调至17以下。发病后要及时将病菇摘除,并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漂白粉600倍液。锈斑病。该病由假单孢菌引起,主要浸染金针菇菌盖,初期为针头状,后扩大成芝麻粒大小,边缘虽不整齐,但病斑之间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的大锈斑。防治方法:为预防锈斑病的发生,对菇房洒水时不要直接洒向子实体,洒水后要及时通风,

12、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要长时间超过95,菌袋表面覆盖地膜时要待子实体水分晾干后。发病初期,应防止病菌向健康子实体蔓延,并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每毫升含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喷洒。金针菇出菇整齐有要诀http:/ 08:27:15【双击滚屏】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字体:大 中 小】 【颜色:红 绿 蓝 黑】 【关闭窗口】金针菇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栽培食用菌,亦称“朴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脆嫩可口,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日本人称之为“增智菇”、“一休菇”。金针菇的商品价值主要在于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也就是说,第一、二潮菇的产量与质量决定着种菇的整个经济效益。你所提出的问题在金针菇栽

13、培过程中普遍存在,在生产中应多加注意才好。菌丝长满袋以后,应有个抑菌和后熟的过程,这样才能保证出菇整齐一致,提高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具体操作方法是:菌丝长满袋以后,不要急于出菇,待菌丝再生长78天,进行后熟,并给予35天低温刺激。菌袋表面出现琥珀色水滴和棉花状物(菌原基)时,这是出菇的前兆,应打开袋口,袋口高度以伸展一半为宜。第一潮菇现蕾时,如果发现有的菌袋有极个别几根特别长的话,不要舍不得,应把它拔掉。这些菇只会消耗营养,没有什么商品价值。菌袋上要盖上黑地膜,每天掀开黑膜23次,增大通风量。待菇体较整齐地长至68厘米长时,将袋口薄膜全部拉直,仍将黑膜盖好,每天掀开黑膜23次通风。采收完第一批

14、菇后,应清理菌袋表面残渣,料面上残留的小菇、菌根等要清除干净,再将菌袋表面菌被划破,让菌丝断裂。这即所谓的搔菌,可促进出菇。培养1015天后,每袋用小铁棒或竹签插34个小孔,补水0.20.3公斤,保持1520小时,使培养料补足水分,再将多余的水倒掉,重复第一潮菇的出菇管理。这样可获得高产优质的第二潮菇,也可避免第二潮菇出现侧生现象。就此机会,特别提醒栽培金针菇的专业户要抓好几个技术要点:掌握好栽培季节,适时安排菌种和生产。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反季节栽培,反季节栽培价格高于常规栽培,能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选择优良品种。金针菇品种易退化,不能使用多次转接、没有进行纯化的品种,购种时要到有菌种生产能力的可靠单位选购。并要学会鉴定菌种质量。严格控制培养条件,特别是光线和温度。金针菇是低温结实和恒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在32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812,高温对金针菇生长不利。温度较高时应马上采取遮荫物加厚和浇凉水等措施。为了生产出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