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994465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分离定律第1课时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过程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为纯种,而且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明显区分的相对性状。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对母本人工去雄套袋隔离授粉再套袋隔离。3杂交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符号P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自交杂交母本或雌配子父本或雄配子4.单因子杂交实验过程(以紫花和白花豌豆的杂交为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

2、自交,F2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约为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设)1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控制的。(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3)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4)两个不同基因在F1体细胞中各自独立、互不混杂。(5)F1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2利用孟德尔假设解释分离实验现象F2雄配子雌配子1/2C1/2c1/2C1/4CC紫1/4Cc紫1/2c1/4Cc紫1/4cc白紫花白花3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材料与杂交实验技术1用豌豆做遗

3、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分析豌豆的特点成功的关键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避免外来花粉混杂,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许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实验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易于栽培,生长期短实验周期短,实验易于开展和分析能产生较多的种子便于收集数据,利于结果的统计花较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2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方法单因子杂交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分析 2相关概念辨析(1)性状类(2)交配类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分离现象的解释1重要概念辨析(1)基

4、因类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C表示控制紫花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c表示控制白花的基因。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C和c互为等位基因。(2)个体类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如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CC。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Cc植株称为杂合子。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个体,如CC或cc植株称为纯合子。其特点是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CC

5、和Cc的表现型是紫花。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假说的相关解读(1)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一对相对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显性作用。显性作用指成对的是显隐基因时,个体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注意“成对”的含义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才能成对。如AA、Aa、bb。控制不同性状的两个基因不能成对。如AB、aD、ad。(3)每个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的一个。(4)雄配子中每种配子与雌配子中每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均等的。遗传学概念间的关系第2课时分离假设的验证显性的相

6、对性一、分离假设的验证1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2图解分析3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证明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二、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三、显性的相对性1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在生物界中,完全显性现象比较普遍。2不完全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例如金鱼草的花色遗传。3

7、共显性: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例如人群的ABO血型遗传。总之,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分离假设的验证和显性的相对性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孟德尔在验证假设前,对他的假设作了严密的逻辑演绎推理,其演绎推理的起点是:F1产生了Cc11的配子。(2)基于上述起点进行的演绎推理是:让杂种子一代和隐性纯合子杂交,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的种类和比例为紫花白花11。(3)实验方法: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种类和比例。(4)实验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

8、1的基因型为Cc,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产生C和c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2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类型F1的表现型F2表型比典型实例完全显性表现显性亲本性状31豌豆株花色、高矮遗传不完全显性双亲的中间类型121金鱼草花色遗传;人的天然卷发共显性同时表现双亲性状(AB)C121ABO血型遗传;混花毛马孟德尔单因子实验的假说演绎思想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概念“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推

9、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表示为如下:2单因子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测交实验不属于演绎过程而是实验验证过程。3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1)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适用条件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杂交实验的设计1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后代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2)自交法: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也是由于F

10、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2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应用方式应用自交判断基因的组成、性状的显隐性、提高纯合度杂交判断基因的组成和性状的显隐性测交判断基因的组成3.性状的显、隐性的实验方法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1)定义法(或杂交法)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2)自交法若A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若A既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若B既有A,又有B,则B为显性,A为隐性。4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原则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

11、往会发生性状分离。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的方法有两种:(1)测交法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结果分析(2)自交法待测个体结果分析第3课时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及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题型课)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分析1基因型与表现型推断的解题思路2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性状表现(正推型)亲本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11全为显性AAaaAa全为显性AaAaAAAaaa121显性隐性31AaaaAaaa11显性隐性11aaaaaa全为隐性3.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性状表现(逆推型)后代显隐性关系双亲类型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都是杂合子BbBb3B_1bb显性隐性11测

12、交类型Bbbb1Bb1bb只有显性性状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BBBB或BBBb或BBbb只有隐性性状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bbbb4.逆推型的解题技巧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型。方法二: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隐性基因a,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作进一步的推断。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杂合子连续自交的遗传效应1Dd自交后代中隐

13、性性状个体基因型为dd,而显性性状个体却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怎样才能使得到的显性个体都是显性纯合子呢?在Dd的连续自交过程中,逐代淘汰隐性性状个体(dd),会出现如图所示情况:由图可知:杂合子连续自交,逐代淘汰隐性性状个体,直至后代中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就可以得到显性纯合子个体。2若PF1F2过程中,显性个体数目并不太多,可以给F1中每株显性植株编号,让其自交,观察其后代F2是否会发生性状分离。如果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编号的F1植株为杂合子,予以淘汰;如果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该编号的F1植株是显性纯合子,其自交后代也必定为显性纯合子。3基因型为Dd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Fn杂合子

14、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1当杂合子(Dd)自交n代后,后代中的杂合子(Dd)所占比例为1/2n,纯合子(DDdd)所占比例为11/2n,其中DD、dd所占比例分别为(11/2n)1/2。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这就是自花授粉植物(如豌豆)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4杂合子、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图(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接近1,且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递减,且每次递减50%。不出现孟德尔特定比例的两种情况1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如两只杂合黑豚鼠杂交,生下的4只小豚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