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990086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随堂真题演练18.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9高考全国卷)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解析:选C。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中,不能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中,A项错误;T2噬菌体的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发生在其宿主细胞中,不能发生于病毒颗粒中,B项错误;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D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大肠杆菌

2、)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项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是RNA,T2噬菌体的核酸是DNA,且二者的增殖过程不同,D项错误。 (2019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解析:选C。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A项错误;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

3、A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B项错误;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心后,有细胞结构的大肠杆菌在试管底部,而噬菌体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32P标记,因为噬菌体在进行DNA复制的时候,模板是亲代噬菌体中带有32P标记的DNA分子,而原料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D项错误。 (2019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

4、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解析:选D。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的X光衍射实验ABC D解析:选

5、C。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019高考全国卷)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解析:(1)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新病毒进行鉴定时,要找出DN

6、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题中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就是引导考生从DNA和RNA的碱基组成上进行分析。因此,使病毒中的DNA或RNA的特殊碱基(DNA为胸腺嘧啶,RNA为尿嘧啶)带上标记,根据病毒中放射性标记的检测结果就可做出判断。由于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活,其增殖时的原料只能来自宿主细胞,所以实验中需配制两种培养基,记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乙组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分别加入等量的宿主细胞使宿主细胞带上相应标记,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本实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则该新病毒为RNA

7、病毒;另一种为乙组有放射性,甲组无,则该新病毒为DNA病毒。答案:(1)实验思路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课时作业1(2019长沙模拟)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B遗传物质是RNA,只位于拟核区C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只有基因突变D与R型菌相比,S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8、解析:选D。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A错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培养获得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与R型菌相比,S型菌有荚膜,有毒,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所以S型菌容易导致机体患病,D正确。2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型菌。格里菲思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此实验结果能

9、支持的假设是()AS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BS型菌是由R型菌突变形成的C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D加热后S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解析:选C。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病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具有活性的S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型菌。3(2019河北邯郸高三月考)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蛋白质、多糖、DNA和DNA酶,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2和3B1、2和3C2、3和4 D1、2、3和4解析:选D

10、。四支试管中都培养有R型细菌,加入S型细菌DNA的1号试管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即R型细菌和S型细菌都有,其余三支试管中都只有R型细菌。故选项D正确。4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解析:选D。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其中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而核酸不含,A错误;T2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其寄主细胞是细菌,而酵母菌是真菌,B错误;T2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含RNA,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病毒可以以自身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寄主

11、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大量增殖,D正确。5(2019山东三市调研)如图表示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其中过程是利用过程获得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的目的是获得含32P的大肠杆菌B过程培养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好C离心的目的是析出噬菌体,使大肠杆菌沉淀D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中解析:选B。噬菌体属于病毒,只能寄生在细胞内,因此先要用32P培养基来标记大肠杆菌,A正确;过程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沉淀物中放射性比较低,B错误;离心的目的是让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开来,C正确;32P标记的主要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的DNA能进入到大肠杆菌,因此放射

12、性主要分布在沉淀中,D正确。6某同学重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于对其中一组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其他操作正确),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如表:组别同位素分布情况一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二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以上两组实验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元素分别是()A32P、35S B35S、32PC32P、14C D32P、32P解析:选C。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教材相关实验中两组实验的结果:用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然后对比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第一组是正常的,该组是用32P标记的一组。另一组应为35S标记的一组,但因在同位

13、素标记时有误而出现了异常。将第二组正常的实验结果与异常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可知: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有较高的放射性,其原因一定是用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对噬菌体进行了标记,如14C或18O或3H或15N。7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如表所示。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种DNA乙种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种DNA甲种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 B1、4C2、3 D2、4解析:选B。以DNA为遗传物质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14、时,蛋白质外壳留在体外,DNA注入大肠杆菌中,指导合成相应噬菌体的蛋白质。因此当甲种DNA乙种蛋白质的重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子代应表现为甲种噬菌体的性状;当乙种DNA甲种蛋白质的重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子代应表现为乙种噬菌体的性状。8(2019山东淄博模拟)如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

15、放射性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大部分具有放射性解析:选D。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R型活细菌迅速增加,原因是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分裂增殖;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不参与子代噬菌体的形成,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如果标记亲代一个噬菌体,则不管复制多少代,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9(2019开封模拟)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为何种物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他们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其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主要过程如图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参照图解,预测A、C过程的结果填在图中“_”处。(2)写出A、B、C的实验结果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