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98815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季(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四季第一课时富阳市新登镇中心小学黄秋芳教学目标:1、自读生字和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独立识字,自主识字;能独立识记11个生字中的56个。3、初步感受四季的特点和美,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阅读和创作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局部生字字形,初步体验阅读与创作的乐趣。教学媒体:1、生字词卡片;2、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1、课件展示四季美景图画,看了图,你想对大家说什么?预设:A真美啊!引导学生从图中感受四季的美B这是一年四季!说说什么叫四季?四季

2、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C其他。相机指导2、过渡:这么美的图画,要是配上一首儿童诗,小朋友们看着图再把它朗诵出来,那感觉一定很棒!你想试一试吗?二、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1、课件展示:四季图及配乐儿童诗朗诵2、过渡:这首儿童诗就在我们的课本上,你想不想也像他们一样朗诵出来?三、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认准字形1、谈话:你们能告诉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了解识字办法2、自由读:读的过程中尝试用了解到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争取主动识字3、比赛读:1交代比赛规那么:你最喜欢读哪一小节,最有把握读好它,就选哪一小节加入比赛。为了

3、使每一位参赛选手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比赛前大家可以准备准备,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2赛前准备。3指名选手上台参赛。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4评委点评:你认为哪位选手读得最棒,能说出他好在哪儿吗?5老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说、雪、是、鞠着躬说、大肚子一挺4、各种形式读:选择相同内容的小搭档齐读、领读、轮流读等。5、小结过渡:小朋友通过互帮互助,终于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真了不起!咱们认识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认准它的字形也非常重要。6、识字。1课件演示出示文中的11个生字2开火车认读。3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想想用哪些好办法把这些字记住。4四人小组识字,师巡视指导。5集体交流识字办法。6小结:小朋友

4、的识字办法可真多,相信今后大家还会有更多的识字办法来记住更多的字。四、课中操1、谈话:老师将课文编成了一首十分好听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比比、唱唱、跳跳吧!2、学生边比边唱,再次感受四季的特点和美。3、过渡:四季多美呀!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特点,每个季节都是则不一样!你还想去瞧一瞧吗?五、尝试创作1、课件演示,让学生再次观赏四季的不同特点及独特之美。要求:边看边想,你喜欢哪个季节?从哪儿你能看出它很美?你能说说它的美吗?2、过渡:课文用四个小节,短短的几行就把四季的景色描绘得则生动。小朋友也很了不起的,让我们也来学学课文的样子,来描绘一下这些美丽的图画,好吗?3、四人小组尝试创作,进一步感受四季之美以

5、激励为主,教师既要相信学生潜能,又应给以适当指导。4、新作交流,如:补充式草牙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小鸟说:“春天真美!自创式春雨绵绵,她对大地说:“我是春天。花儿红红,她对小朋友说:“我是春天。等等。六、师生互动1、播放课文歌曲,老师和学生一起唱唱跳跳。2、配乐儿童诗朗诵。以上都可以用上自己新创作的七、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七、“儿,认读。师范写,提示笔顺。2、学生试写,师生共评。设计理念:本课时的设计旨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色彩鲜明的图画中感受四季的美,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动识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阅读和创作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本课时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让学生主动地识字、阅读、体验、学唱、律动、尝试创作。在教学过程中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只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文本材料,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尽可能地将语文学习综合化。在识字、阅读、体验等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资料提供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