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98486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其对策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开展的课程评价,改革促使评价的功能田以往注重甄别、选拔转向重视个体生命开展,因此新课程的评价被称为“开展性评价。质性评价是“开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从过分关注量化逐转向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强调对评价对象作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描述评价对象的特点与开展趋势。新课程倡导的质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描述和记录,以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也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因此,质性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开展有着举足

2、轻重的作用。 但是,据笔者调查,很多一线教师反映质性评价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认为这种评价改变了过去以纸笔测试为惟一评价手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开展以及长远开展,不难看出他们在理论层面上是赞同质性评价的。但由于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一系列的配套改革还有待进行,在目前来说,质性评价方法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存在的困难分析 大笔者与一线教师接触过中笔者发现实施质性评价的困难既有来自学校内部的,也有来自学校外部的;既有操作层面的,也有观念层面的。 (一)不易操作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质性评价方法不易操作,如“成长记录袋,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质性评价方法之一,是教

3、师们提得比较多的。因为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到新课程所要求的新教学方式,本身要不断地学习,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教师已经十分的忙碌。而建立成长记录袋需要收集、记录学生的作品以及他们的相关材料,需要定期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就需要教师付出更 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如果每门学科都有档案,那么就存在档案袋的管理问题,由谁来管理。存放在何处。此外还有课堂观察,教师们反映一边要教学,一边要对课堂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似乎难以做到两全。特别是现在,我国大局部学校的班容量还偏大,有些教师负责几个班的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对每一位生长期

4、进行质性评价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很多教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与社会的传统评价观念相冲突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造成了一种“惟分数论的考试文化现象,“家长、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是以分数作为评定一个学生的开展、一位教师教学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一个地区教育开展的惟一指标,尤其在处理升学考试这种高利存放器关系的考试结果时更加如此。质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但据有的教师反映,有些学生热爱学习,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从质性评价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开展,可是由

5、于某些原因他们在终结性考试中未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事实上,有些家长仍用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孩子的好坏,对教师的质性评价结果不理解、不认同;有些学校领导依然依据学生的成绩来评定教师的晋升、奖惩,至使一些教师还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主,以求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难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与考试改革的步伐不相适应 考试在我国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尽管高校一再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高考制度也一再地改革,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向导等客观问题,目前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依然无法满足广阔民众的需求,而考试相对来说不失为一种国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

6、因此,直到今天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存在,并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一些教师反映,现在的考试仍然以纸笔测试为主,所有的学生答同样的一张试卷,有些试卷为了表达出所谓的“灵活,成心出一些奥赛题,评卷依然采用标准答案,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无法在这样的考试中表达出来,学生的开展还是被 量化成一个分数,形成性评价最终被终结性价所取代。因此,一些教师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想法“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就难以深入,考试被看作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 二、有效实施质性评价的对策 笔者认为,质性评价实施存在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一个的新的事物的出现,自有它适应外界的过程、被外界接纳的过程以及自身完善的过程。质性评价本

7、身不是一个新生物,在以往的评价中也存在,如常见的教师写给学生的评语、与个别学生的课后访谈等都属于质性评价。但在定量评价为主的应试教育时期,质性评价只不过是一种点缀,所起的作用也不明显,长期以来笼罩在定量评价的“阴影之下,不被人们所重视。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开展为本,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开展,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质性评价开始在促进学生的开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质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对策: (一)质性评价让学生做主 教师在自身繁重的赞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对所有学生进行质性评价,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目前

8、的班容量偏大,仅依靠教师一人薄弱的力量,难免是“心有余而力缺乏。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质性评价的内涵。质性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的一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建立嘏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从中可以看出,质性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开展的评价进行指导,并对评价过程进行监控,采取抽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开展状况,必要时还可引入家长的参与,而不必事事躬亲。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互评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有时不易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同学的评价使学生本人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学

9、生之间的互评也起着监控、典范的作用。质性评价放手让学生操作,不仅有利于开展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生对自我、他人的责任意识,也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转变社会传统的评价观念 社会上的传统评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质性评价的有效实施,因此必须改变社会上“惟分数论的考试文化现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教育必然要遵循生命的轨迹,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和保全生命的成长,或引导生命的创造性冲动不断开展,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人格的健全、个性的张扬更为重要,这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景仰。事实已经证明“高分低能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开展,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开展,

10、教育必须围绕四种根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是:1,学知(learningtoknow);2,学做(learningtodo);3,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livetogether);4,学会开展(learningtobe)。我们的教育必须是“全人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开展。为了表达最新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与人性化的发殿,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开展的建构作用,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的开展,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开展,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开展,让评价更趋人性化。当然,全社会接受这样观念需要一段时间

11、,但这是教育开展的必然趋势,相信最终人被社会所认同。 (四)落实新课程的考试改革举措 事实上,新课程倡导灵活多、开放的、动态的考试方式,对考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无论从其功能和价值上,还是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对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都表达着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开展性评价相同的评价相同的评价理念和工作思路。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活经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屡次时机、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不得根据考试结果排名,加强分析指导,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当作惟一诊据

12、的做法,建议参考其人评价结果。新课程的考试改革是科学合理的,关键在实际中是否真正落实。质性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考试的制约,主要是因为考试改革未能有效的落实。 有的学校在落实考试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如在中考中参加体育测试、实验操作、外语口试等,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评;有的学校实行“推迟判断的方法,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试的成绩满意,教师允许他们重新答题, 从而淡化了评价甄别功能,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可见,考试改革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13、全面开展。质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并不是要否认量化的评价方法,二者应是互补的关系,“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开展折状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质性评价虽然在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我们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质性评价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56778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程红克,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2022(2023)。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

14、学出版社,2022。 根底教育参考2022(6) 第二篇: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为受制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所以,我国城市化的开展道路既呈现出世界各国的共性特征,同时又显现出自身的个性差异。在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城市的数量,还是城市的功能均得到了巨大的开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与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尤其是随之而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就业步伐的加快,使得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本身所累积的诸多矛盾日益凸现出来。概括地讲表现在六个方面。 1.城乡分割,协调性较差。 在长期方案经济“城乡分治制度

15、的作用下,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得以产生、固化乃至于不断强化。政府借助于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粮油供给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推行,逐渐形成了城乡有别的管理体系。城乡居民由于居住地域的差异和职业的不同最终演化成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即所谓的城乡差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城市本身具有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其聚集经济效应的强化作用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形成了“城市一工业、农村一农业的产业格局,最终使得城市和乡村演化成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人为的封闭系统。由于城市的磁化作用,使得农村中原本匮乏的资金和人才被城市合理“掠夺。城乡之间的公平问题作为市场经济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在我国表现得更为明显。 2.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 我国城市化开展模式肇始于重工业化开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其地域空间布局和主导产业培植上皆表现出明显的方案经济色彩。 首先,表现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行政偏好。一是在城市选址和规划上的强烈行政垄断。政府包办了城市建设中的一切事务,而作为切身利益者的城乡居民几乎被完全排斥在外;二是绝大多数城市都是所在地政府驻地,政治色彩十分浓厚。相比之下,城市产生、开展的最主要动力的经济因素反而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