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978980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例部颁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实录宜宾市二中 陈 娟【课程标准】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学习要求】(一)基本要求1.通过隋朝统一、开凿大运河、创建科举制等史实,认识隋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2.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总结治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二)发展要求查阅资料,了解大运河的变迁。【教学建议】利用教材内容结合地图,学习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认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合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学习大运河的开通;利用教材和其他材料,学习科举制的创立;利用教材内容,分析隋朝疆域辽阔、国

2、力强盛及迅速灭亡的原因。根据课程和学习要求,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隋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创建科举制,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有所启迪。怎么样突破重点和难点?我们作了如下设计:581年根据右面隋朝的疆域变化图,我们能够一目了然的看到,隋朝从建立到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和时空观念。 隋朝的疆域变化图历史纪年表这个时间轴认识隋统一的历史意义,从时间轴中我们可以看到,300多年的分裂,隋朝统一了,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也非常形象的突破了我们的重点。注意分裂的“裂”字写法,不要写成分立。分裂:分割;割裂;使整体的事物分开。隋的统一,

3、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说明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整体。分立和并立:同时存在如民族政权并立。统一后,经过隋文帝的治理,成就了开皇之治的局面,这个不是重点,在这里面可以稍稍简略一些。但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的经济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这是具体的史实,学生可能不能理解编订户籍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老师可以用几句话就把他给讲明白。而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是历史结论。措施是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含嘉仓示意图放在这儿,形象的说明隋朝成为了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利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教给学生看图技巧,看图要看

4、哪些?第1图片的标题,也就是图名。紧接着要看图例,还有标志性的大河山脉,长江黄河,秦岭淮河。还有古今地名对照。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可以让学生来说他能够从图上得到的信息,比如三点四段沟通五大水系,增强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对图片的理解能力,形成正确的空间地理概念。当然老师也要补充,在学生观察地图的基础之上,自然的河流多是呈南北走向,东西走向的天然河流几乎没有,为了政令的畅通,军队的布置,南北经济的交流,所以,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这样就明确了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说说隋炀帝到江都看琼花的这样一个事儿,拓展知识,也可以作为一个兴趣点的植入,也为后文提到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埋下一个伏笔。利用课前

5、导入的诗汴河怀古和找胡曾汴水,这一褒一贬的材料,辩证的分析大运河开通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唯物史观这个核心素养,对我们历史学习非常重要。一是认识层面,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评价历史事件或者评价历史人物,就需要唯物史观作为指导。除了评价原则,还要注意评价书写的格式,段落化、序号化的应用。开创科举制度,老师有必要对九品中正制进行解说。该讲的地方我们一定要讲。这里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

6、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3、定品:即确定品级。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就是做九品中正制的来历。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

7、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那隋文帝和隋炀帝为什么要改呢?大家发现实际上选官权是掌握在中正官也就是地方手里,中央是没有选官权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这样一讲一提问再加上一个材料,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科举制度的影响。隋的灭亡,课文用了较大的篇幅且较多的素材来描述。我们首先,阅读课本P4最后一目,发现课文语言组织有些混乱,第1段是说的我们对隋朝灭亡的认识,如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这是观点。也有概括性的事实

8、,如营造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第2段用浓墨重彩描绘隋炀帝暴政的史实。第3段说明隋炀帝的结局。素材也很多,隋朝士兵俑,相关史事,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第2题。如此众多的素材我们怎么办?首先要理清他的逻辑顺序,然后,把这些材料重新组装,突破隋朝灭亡原因这个重难点。首先我用的是课后活动第2题的材料,罗隐炀帝陵:“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这说的是隋炀帝的结局,老师还可应该把“平陈业”解释一下,隋炀帝杨广在隋朝统一历灭陈的过程当中做出过贡献的。插播几句,对于课后活动、材料研读,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这里,课后活动第2题,那两个问实际上就是就是一个。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我又用了材料二旧唐书李密传说明隋末社会状况。为什么有这样的状况呢?隋朝士兵俑和材料三来了。我们看到隋朝士兵俑壮马肥,说明虽然国力强盛,北方压力和三征辽东的需要。材料3,隋末起义军檄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一则说明隋炀帝的暴政,另外则说明在暴政下人民起义了。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 这从侧面印证了三征辽东。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印证巡游江都。结合教材,我们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有这样一些,隋朝的暴政、农民起义、众叛亲离。这样我们教材的材料基本上用完了,赵州桥和知识拓展上面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可以放在后面讲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赵州桥是他们小学课文上学过的,知识拓展这个栏目,文字也比较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