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954738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与生活(教育精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生活的特点。2、熟悉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城市环境问题的漫画展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图片呢展示城市化改变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3、对比城市化使乡村各方面发生的改变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针对身边具体实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如何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探究城市化过程与地理环境的兴趣。 2、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的利弊,提高城市环保意识。3、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城市发展观。【教学重点】1、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教学难点】联系案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与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用四幅漫画导入,这四幅漫画分别表示的城市扩张,城市交通拥挤,城市污染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幅漫画都反映了城市化对哪些方面的影响?产生了哪些问题?【生】城市环境污染和城市交通拥挤【过渡】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急于发展经济,必然出现很多城市问题,像城市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的合理发展和分布,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对于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节课我们学习“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城市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有利的一

3、面,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课件展示】现代化城市的图片,包括城市的水泥建筑和错综复杂的交通、城市的饮食、现代都市女性的着装等。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和现代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图片对比。【师】 城市里和过去相比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城市化改变着我们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游。 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食:从吃饱吃好到讲究营养均衡,营养丰富 住:楼房的价格虽然在不断的上涨,但是人们购房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依然选择购买环境和交通比较好和方便的地段。 乡村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如:农村过去取暖和做饭烧柴和秸秆,现在变为更清洁的天然气和液化气;食用野

4、生动物的陋习也在逐渐的革除。劳作方式从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机械化生产。 由于交通运输的发达和信息的广泛普及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水平和信息的获得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小。 【总结】 城市化改变城市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使农村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改变,城乡差距缩小。【板书】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一)、生活:城市 乡村【过渡】 城市化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讨论】 阅读教材P41 ,概括城市化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从地形、气候、水文、生态四个方面分析。【提示】 城市化过程当中对城市的改造是使其向更有利于尘世的建设的方向

5、,城市的地形有起伏或者有坡度就会被改造成平坦的地形。【生】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总结】 地形:趋于平坦 气候:产生“城市热岛效应” 水文: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 生态:工业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 破坏城市生态环境。【过渡】 除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外,还有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讨论】 阅读教材P42 概括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生

6、】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课件展示】 参照教材完成下列表格。人文环境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布分散密集经济开放程度较低较高信息与交通欠发达发达教育与文化受教育程度低受教育程度高【活动】请学生阅读

7、P45 “扩容与提质并重”材料,回答问题。【生】城市化过程中过度扩张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大举侵占土地;城市人口膨胀等。盲目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耕地面积减小,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大批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等。【师】在高度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的不当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使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那么,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呢?课件展示:“城市环境污染图”【师】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产生了哪些危害?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过渡】城市的急剧膨胀,使原来的城市布局形式、城市

8、结构、城市的市政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会造成哪些问题呢?【生】交通拥挤,住房条件差等。课件展示:图片(城市交通拥挤/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思考】当前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策略?【合作探究】主要针对交通拥挤、交通秩序混乱提出来的。小汽车对个人来说改善了交通条件,提供了舒适的交通环境,但小汽车过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小汽车低速行驶还造成能源的浪费和尾气污染。实行“公交优先”,公交车的大容量可以同时解决几十甚至上百人的交通问题,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社会效率,减少了交通阻塞现象,还有利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师】城市人口因规模大,未充分就业,存在一定数量的失业

9、队伍,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必然导致失业问题加重,也影响社会安定。此外,城市化过程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等。贫困问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报酬较高的工作要求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具有过硬技术的劳动力,无技术或缺乏充分教育或熟练技术的人就容易陷入贫民群体。内城衰落问题,二战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迅速增加,引发了城市工业、人口、商业大规模郊区化,内城地区出现了工业基础缩减、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自然环境恶化、服务设施缺乏等衰落现象。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

10、之向外扩散,结果造成市中心的衰落。【师】 城市化过程造成城市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呢?【生】建立卫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适当分散污染源;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师】 (激励性评价后,多媒体展示“移植大树之风为何屡禁不止”)阅读材料,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生】大树移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下列影响: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山区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和湖泊泥沙淤积萎缩,使河道泄洪能

11、力降低;汛期威胁中下游地区人口、农田、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安全,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枯水期,发生严重的旱灾,影响中下游地区及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师】“生态城市”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可归纳为和谐、高效和发展。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尽可能与山、河、湖泊、植被等自然景观协调。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中心。人的生活和生产需要环境保障。随着生活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良好的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调整演替的保障。【过渡】我国城市如何发展呢?课件展示:“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示意图”,请学生

12、自主探究后合作讨论,明确答案要点。【生】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师】现代化城市要具备两个属性,即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创造一个为市民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家园综合体”。自然背景和社会文化传统千差万别,因此城市特色应该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家乡的城市化发展还能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呢?【板书设计】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一)、生活:城市 乡村 (二)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病” 表现: 原因: 解决措施: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