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95245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题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类别:教育综合研究 编号: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申报日期: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 报 须 知1、按照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3、“十五”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过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山东省“十五

2、”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D未参与山东省“十五”规划课题。申报人只须在“九五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C、D”即可。4、课题论证应充分。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主持人姓名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十五”课题完成情况A C工作单位联系电话8E-mailC通讯地址邮政编码2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小教高级小教高级小教高级小教一级中

3、心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组织协调 管理监督实验教师实验教师材料的整理与汇总课题主持人“十五”期间( )教育科研情况主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的级别及完成情况2005所主持的省级课题循序自主作文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所参与到省级课题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研究已结题,并获省成果二等奖; 区级课题低年级良好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已结题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论著论文或论著名称发表报刊及日期出版部门合作人创新教育2003.2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小学电教2003.8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中小学电教2003.4吉林省电化教育馆沂蒙教育2004.9临沂市教科所沂蒙教育2007.1临沂市教科所推荐人意见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

4、务的课题主持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且主持过市级以上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的专家填写推荐意见。推荐意见要从课题主持人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陈述。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学校管理工作单位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发展性教师评价研究 该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热情,多次承担区、市及省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在教学一线具有 的 专业能力,具备完成该课题研究的能力,特予以推荐。推荐人签名: 推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教学研究工作单位推荐人主持过的课题名称省小学作文实验研究 该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

5、热情,多次承担区、市及省级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具备完成该课题研究的能力,特予以推荐。推荐人签名: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试行三级课程的政策,校本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热点之一。校本课程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了学校自己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教育哲学)情况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并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

6、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而进行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通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它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学校当前自己开设的“选修课或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但改革将会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方面课程管理层面仍然会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又过分依赖和迷信统一的教科书。这种制度和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的现实需求之

7、间存在的强大的反差和深刻反省,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观念、制度层面上的阻力。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实现课程资源整合从目前看,校本课程资源很零碎、无序,有的来自于学科,有的来自于校园,还有的来自于社会,因此,课程资源大部分不是显性存在的,而是隐性潜伏着的,如果要使这些资源为校本课程所用,为学生发展所需要,就必须进行整合,让那些潜在的、无序的资源活化成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凸显学校特色、发挥教师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力避形式主义,把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有机结合,形成适合学生实际,适合学校实际,结合地方特点,有序列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探究文化、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课程加强对

8、校本课程的开发、共享、使用过程中的管理。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从世界范围看,上世纪 60年代末期,美英等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国家课程开发策略脱离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弊端,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的兴起。此后,校本课程开发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兴盛时期(70年代至80年代),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校本课程开发,基层学校也纷纷响应。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二是回落时期(80年代末期以后),国家课程开发再次受到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相对走向低谷,进入回落时期。三是转型时期(1990年以来),由于社会变化节奏加快,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9、问题再次引起广泛重视,新兴的课程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校及时做出反应。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提出在我国历史并不长,也就是近几年的事。目前有些学校已经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推广,但是也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必须获得课程专家的支持。但由于我们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对于课程的轻视,实际上造成了课程专家的短缺。目前的课程专家主要集中于国家研究所、省市教科所和师范院校的系所,随着国家新的课程政策的实施,各地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大范围的启动,课程专家将成为迫切的需求,因而课程专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应该突破的瓶颈。对广大的地区而言,建设能在一定范围内适合本地共享的课程资源体系也

10、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随着素质教育和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展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学生喜欢的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根据本校实际,我们预计在以下的方面有所突破:1.实现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1)对部分学科相关内容的开发改编。(2)在学生需求的社会资源中进行创编。(3)在学习时空的延伸中进行拓展。(4)在动手实践探究中滚动生成。2.发挥教师的自主性。给教师完全独立自主开发课程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3.实现学生的转型。促进和关心学生个体的自由、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主要立足点和着眼点。所以,教师在

11、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学生个体本身的创新“潜能”。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是为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为了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流程来看,但从目前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内容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是不注重学生需求,即不进行需求评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理念,并已逐步成为现实,任何课程的实施都要切实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即以学生需求为根本点。有关材料表明,大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都停留于行政指挥式的操作,没有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也没有进行

12、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如此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从课程的角度来说,它是不符合要求和规范的。二是不注重教师力量的整合,只是散点分布,一厢情愿地要求教师做什么。多课程的开设没有考虑教师的基本状况与培训措施,只是为设计而设计,布点多,力量散,类似于以往的兴趣活动,在操作上又是按规定分配,而没有按需定教师,从而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处于无序状态。三是不关注学校特色的形成,只是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校本课程是需要为学校特色形成奠定基础的,是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哲学的有机整合。但在许多地区和学校只为开发文化而文化,只为了解科技而科技。轰轰烈烈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无关学校与学生的深度发展。虽然

13、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各地各学校的周围环境,学生需求是不一样的,只有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才能开发出适合学生需要,突出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虽然面前面临困境,但是我校有支持教科研的学校领导,有敢于挑战困难,热爱教学研究创新能力强的教师群体,有热情高涨喜欢参与各项活动的学生,各项困难定会迎刃而解。在实施这项课题研究之前,我校就有很多老师在一些校本课程的开发领域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只是比较琐碎不成体系。我们渴望以课题实验研究为抓手,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让设计与规划成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形成体现我校特色,适合学生

14、发展,发挥教师特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并为本地其他单位有关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分析诸多因素,我们觉得这项课题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是可行的。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由于国家、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权限不同,开发的内容又各有侧重,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学生的需求、学校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校本课程在尊重、满足学校师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新的课程方案中没有安排校本课程的具体课时,其课时是包括在地方课程的课时比例之中的。校本课程的设计学校有自主权,但并不代表所有教师和学校都能自主地把它上好,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开发和研究,管理和监督。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1.实现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