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95122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助理第1站病例书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站病例书写(共40分)1、张某,女,29岁,已婚,干部,于 2004年2月1日就诊。患者于2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视,又食肥甘厚味之品,至今日不适症状加重而来诊治。现症见: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不思饮食,睡眠欠佳。既往体健,无 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T: 36.6 C, P: 80次/分,R: 18次/分,BP:120/80mmHg。小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例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

2、治。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答卷:對主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 2天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视,又食肥甘厚味 之品,至今日不适症状加重而来诊治。现症见: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不思饮 食,睡眠欠佳。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药物过敏史。过敏史:无其他情况:无体格检查:T : 36.6 C, P: 80 次/分,R: 18 次/分,BP: 120/ 80mmHg。患者急性面容,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胸廓正常,呼吸动度正常,肺部

3、叩诊清音,肺部听诊无干湿性罗音,心前 区无隆起,心尖在左锁骨中线第 5胁间,搏动范围正常心律8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特殊杂音腹平 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叩诊呈鼓音,肝脾胁下未触及肠鸣音5次/分.无振水音脊柱生理 曲度正常,四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体征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诊断为淋证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辩证为膀胱湿热病因病机分析:患者 2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属生湿燥热之品,温热下移膀胱,

4、故:尿频、尿急、尿道灼痛 又食肥甘厚味之品,加重温热,湿性粘滞因脾,脾不化湿,故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脾主运化,脾失健运故小腹 胀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是温热下注之征鉴别诊断:与癃闭相鉴别.西医诊断依据:1中年女性2. 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不思饮食,睡眠欠佳3. 体格检查:小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4.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淋病膀胱湿热西医诊断;尿路感染中医治疗:治法;清利温热,利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10车前10山枝10滑石20包煎瞿麦10扁蓄10竹叶10甘草6水煎为150ML,每次50ML

5、. 日三次调护:避风寒,慎起居,忌辛辣肥甘之品西医治疗:1常规护理2. 抗感染,用青霉素,庆大,阿米卡星,诺幅沙星等3. 支持对症治疗附本题标准答案:主诉:尿频、尿急、尿痛 2天。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食辛辣肥甘之品后,出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患者未予重视,又食肥甘厚味 之品,至今日不适症状加重而来诊治。现症见: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不思饮 食,睡眠欠佳。既往史:既往体健,无 肝炎、结核病史。过敏史:未发现。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体格检查:T: 36.6 C, P: 80 次/分,R: 18 次/分,BP: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利,查体合作。舌质

6、红,苔黄腻,脉数。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软无抵抗,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在右侧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于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叩鼓音,无移动性浊 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白细胞 (+),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尿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等,可诊断为淋证。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尿

7、频,尿急,排尿时自觉尿道灼痛,小腹胀痛,不思饮食,睡眠欠佳,舌质红, 苔黄腻,脉数等,辨为膀胱湿热证。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嗜食辛辣肥甘之品,导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膀胱,故尿频、尿急、尿道灼痛;湿热阻滞,气机不行,则小腹胀闷,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数,为湿热内蕴之象。中医病证鉴别: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应与癃闭鉴别。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淋证与癃闭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 皆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的症状。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尿量 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西医诊断依据:(1) 青年女性

8、,尿频、尿急、尿痛2天。(2) 体征:小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双肾无叩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 (+),细菌培养示有大肠杆菌生长。泌尿系B超示:未见异常。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尿道综合征鉴别。尿道综合征虽有尿频、尿急、尿痛,但多次检查均无真性细 菌尿,二者不难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淋证膀胱湿热西医诊断:急性膀胱炎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方药:八正散加减黄柏12g山栀12g大黄9g滑石20g瞿麦15g扁蓄15g茯苓12g泽泻12g车前子20g (包)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每次150ml,每日2次。调护:禁食辛辣,注意性生活卫生。西医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多饮水。(2) 抗菌治疗:化

9、学药物可用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抗生素有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等。用药3天,1周后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2、 王某,女,19岁,未婚,学生,于 2004年11月2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5 C, 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 /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

10、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例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考试时间:60分钟。附本题标准答案:主诉:夜间入睡困难 1个月。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 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 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史:既往体健。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情况:15岁初潮,经色淡,经量少。体格检查:T: 36.5 C, P: 84 次/分,R: 20 次/分,BP: 116/70mmHg。神清合

11、作,发育正常,营养稍差,精神疲倦。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 肿大及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 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不大,心率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 四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可诊断为 不寐。中医辨证依据:根据患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

12、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 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辨为心脾两虚证。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加之营养稍差等而致心脾两虚。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清窍 则头晕;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 脉细无力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中医病证鉴别: 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 性少寐鉴别。

13、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 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早醒,亦属生理状态。西医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查体:T: 36.5 C, 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营养稍差,精神疲倦。(3) 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相鉴别。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 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诊断: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西医诊断:神经衰弱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药

14、:归脾汤加减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片 大枣5枚 茯 神10g木香10g服法:水煎服,每日1齐叽调护:(1) 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2) 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西医治疗原则:(1) 心理治疗。(2)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如安定;头痛可用颅痛定。3、 李某,女,32岁,工人。于 2005年4月30日就诊。患者4天前与人发生口角后感觉上腹部疼痛,第2天疼痛渐移至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体温达38.2 C。今天来我院就诊。 现症见:右下腹疼痛剧烈,恶心呕吐, 壮热,纳呆, 小便可,大便秘。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

15、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 查体:T: 38.5 C,P: 98次/分,R: 22次/分,BP: 130/85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压痛及反跳痛,并可扪及一触痛性包块。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7.5 X 10的9次方/ L, N: 85%。B型超声诊断显示:右下腹部6.8 X 9.0cm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包块,后壁回声增强。诊断为阑尾脓肿。考试时间:60分钟。附本题标准答案: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 4日。现病史:患者4天前与人发生口角后感觉上腹部疼痛,第2天疼痛渐移至右下腹部,疼痛剧烈,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发热,体温达38.2 C。今天来我院就诊。现症见:右下腹疼痛剧烈,恶心呕吐,壮热,纳呆,小便可,大便秘。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及其他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情况:患者平素喜食肥甘厚味。体格检查:查体: T: 38.5 C, P: 98 次/分,R: 22 次/分,BP: 130/8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