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93805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孟子二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孟子二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十中分校 张景荣孟子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2 比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逆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并加深对逐层深入论证方法的理解。二重点:1辨析疑难字、词不达意、句意。2理解蕴含在两文中的作者的观点。三难点:1两篇短文都采用“逐层深入论证”的结构,这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疏通第一章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以加深理解。二、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标题是后来的编者加的。此标题从内容上高度概括了本文的中心意即:凡讲仁义,行仁政的,

2、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拥护;反之,就孤立,就会只有极少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生活在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社会骚乱的战国时代。因此,他提出“施仁政”,“行王道”的主张,反对武力兼并,这篇短论很能代表他的主张。三、教学过程1让学生介绍查找到的孟子及孟子的常识的资料,讲述摘录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2鼓励学生充分朗读,自学,发现问题,质疑,讨论。结合课后练习一,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节奏鲜明,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读排比句尤其要注意节奏鲜明,读出气势来。孟子自称善养浩然之气,他是很讲究文章的气势的。朗读时还要通过语调的变化,突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老师可先范读,

3、再指名读、小组齐读或全班朗读,让教室里充满学生的琅琅书声。3投影习题,检测自学效果。(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 )A夫环而攻之。 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下列句子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米粟非不多也(3)解释下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池非不深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讨论问题(1)本文作者从作战入手,设举了两个战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2)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是如何逐层推进论证的

4、?(3)画出第3、4节中的排比句,诵读体会,议论文说理运用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练习:请你紧扣强调“青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这一内容写一组排比句,加深体会。四、总结、扩展这篇短论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论证逐层深入,令人信服。排比句式,更增强了语句的气势。为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简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因,使其懂得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五、布置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分类整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字。2背诵文章。六、板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攻打小城而不克地利不如人和实力强大而不守第二课时一、明确

5、目标比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懂得逆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并加深对逐层深入论证方法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选自孟子告子,文题同样是编者所加,该标题也恰好概括了本章的中心意思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即逆境能成才。表明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观点。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典型,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说理透彻,令人信服。三、教学过程1指导朗读。听录音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傅说 忍性 法家拂士 曾益(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

6、/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2发动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疏通文意。着重强调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重要的语句有:(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讨论问题,深入理解本文中心及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1)本文共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第一节列举六个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炼。(2)例证以外,本文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这一道理的?明确:作者在短文中,不局限于例证。还善于

7、由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理。(3)与上一章比较,本文在论证思路上有何异同?明确:同:本文在论证上也采用了层层推理的方法。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而本文是在层层推论的基础上,结尾时才概括出来的。四、总结、扩展:本文作者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摆典型事例、正反对比讲道理,使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为更好地拓开学生思路,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试另举一两个古今事例,或结合本人的亲身体验,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2有人说:“逆境能成才”,“顺境也能成才”,请你举例谈谈对此说法的看法。五、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三、四。2强化背诵内容。3设计表格着手积累己学过的通假字。六、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 推理论证 对比论证正面 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