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926229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礼貌》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礼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知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妙”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其次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赔礼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劝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静、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特别适宜,具有很强的说

2、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谈论相应,有助于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 说理性文章的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确、恰当,不拖泥带水。这篇课文也是如此。不过这篇课文的语言在拥有以上特点的同时,还鲜活、生动、好玩,读来感到亲切动人,如在眼前。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本课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洁明白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谈论文学习供应了进展。 在谈论文教学中需要避开“两个位”: 1、错位: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确实定上稍有不

3、慎,就会“错位”,经常会把这类课文烙上严峻的思想品德课的痕迹。谈论文只是一种文体,它仍旧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教学目标应当仍旧定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在教学中,应以事代理,以事代情。忌让学生盲目表态、凭空许诺:你准备怎么做?(把握“度”) 2、越位:过于强调文体的教学。作为教师,把握必要的谈论文体的相关学问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在课堂上不必说出论点、论据、论证,“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这样的术语点到为止,由于初中以后还要连续学习。 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50名学生,其中有女同学15人。全部来自于农村。些学生成绩不是很抱负,课堂的气氛也不够活泼,没有良好的表现力量。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

4、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还有较为严峻的抄袭现象。其中的大局部男同学学习方法不够敏捷,举一反三的学习力量较差。还有5个同学学习根底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念和自觉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语言文学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妙。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理解文中的古训、谷、俗语,积存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详细的语言文学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妙。 2、初步熟悉说理文章的构造方式,写作方法。 谈礼貌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一、“谈

5、”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虚心尊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设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谈论礼貌 4、今日,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谈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沟通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赔礼,避开了一场纠纷。 (3)周总理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备

6、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留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

7、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当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展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消失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争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假如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8、;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急躁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展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沟通 5、全班沟通。 6、写下来 谈礼貌教学设计3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根底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妙。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熟悉,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9、 三、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冲突、咳嗽、纠纷、劝慰) 2、出示词语,检查把握状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争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教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答复)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答复。(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比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

10、: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留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毕竟应当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索: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立刻吼道;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假如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

11、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依据学生的答复,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特别厌烦,而岳飞特别有礼貌,老人急躁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状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展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的确“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索: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

12、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答复: 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赶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 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开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削减相互间的冲突。(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觉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冲突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办法,

13、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开呢?(学生争论答复) (4)大家的答复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削减相互间的冲突。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索: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答复)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争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当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担心。周总理:劝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其次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一般人和宏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索: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