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教案).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925238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山子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方山子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方山子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方山子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方山子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山子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山子传(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山子传(教案)方山子传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2.鉴赏方山子的隐士形象;3.领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对方山子及同类人生活的向往之情。【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苏轼在与朋友对话中谈到: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与不遇之变。假如人生不遇,生命该如何取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方山子传,看文中,方山子给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二自主先学:(一)字音:闾里()岐亭()方山冠()陈慥()矍然()少时()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二)通顺文意:学生先自主学,后组内交流。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

2、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翻译: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翻译: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

3、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翻译: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翻译:三分析文本探究方山子人物形象1.归纳概括:苏轼邂逅方山子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明确:(1)老朋友遭贬,竟不答而笑;(2)方山子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做隐士而又面显“精悍之色”。(4)既富又贵,却弃之如敝履,“

4、独来穷山中”,过“环堵萧然的生活。”2.小组交流: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含义?明确:共同遭遇:欲驰骋当世,然终期不遇含义:表现他对世俗生活的深刻认识。他超常的精神境界使他看破了富贵的虚幻,只有保持精神上的自由特立,才是实在的。幸与不幸,得意与失意,都是“外物萦心”的结果,还是毅然抛弃这些赘物吧!由此,古今的兴衰、荣辱、沉浮的界限,就都在这一笑中泯灭殆尽了。四拓展提升:面对挫折,苏轼又是选择怎样的人生?【资料链接】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黄州(湖北),44岁惠州(广州),58岁儋州(海南),61岁执事惠州,率众造桥;推广先进农事工具,建造水磨;施医散药,救死扶伤。到海南,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海南岛至今还留有“东坡书院”。他一生屡被適迁,几乎每到一处,都勤政恤民,政绩斐然,深受爱戴,有的老百姓家里挂着他画像,饮食间祝颂,有的甚至建立生祠,念其功德。对于两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评价:明确:方山子:不屈己志,归隐避世;苏轼:不屈己志,坚持到底。探讨:哪种人生更精彩?【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