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91970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长度单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材内容 教材17页,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材分析: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

2、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关于线

3、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课时安排:大约四课时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4、第1页至2页用不同的物品量物体。教材分析: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情分析:通过前一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培养学生

5、估算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回形针、三角形、1角硬币若干 学生准备:回形针、三角形、1角硬币、小正方体若干。预习量一量数学书长有多少个硬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小朋友们高兴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书有多长吗? 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宽度,可以用手比划。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相同的长度。(1)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数学书的宽,每人选一样。(2)量一量:分四人小组进行测量。教师指导学生作为标准

6、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端对齐。(3)说一说:你选用什么物品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4)议一议:都是量的数学书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师:测量同一长度,用不同的物品量,量的结果也不同; 有的人量的结果又相同,这是为什么?(他们用的物品是一样的。)师:看来我们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2、 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1)我们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标准来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好吗?(学生动手量,师巡视指导)(2)谁来说一说你们组量的结果(2)将测量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请观察并比较一下两次测量的结果,你发现了怎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小组交流讨论,课本

7、的宽有7个小方块那么长,文具盒有7个回形针那么长,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4)为什么它们的长都是7,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因为两次用的物品不一样。文具盒比课本的宽要长,正好7个回形针比5个回形针长。(5)你们真会观察,用同样的物品做单位来测量就能很快比出物体的长短。(板书)刚才我们在量数学书的宽,文具盒的长的时候,正是用了不同的物品,也就是用了不同的长度单位(出示课题:长度单位),才使得我们量出的结果各不相同,还与事实不符。所以,我们在去量物体长度的时候,选择做标准的物品就应该怎样?(相同、同一物品、一样的物品)对,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补充课题:统

8、一)我们把课题一起来读一遍。(学生读)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思?三、标准的选择(1)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三角形、小方块、回形针)(2)量较长的物体,我们就用较长的物品做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我们就用较短的物品做单位。如果要量这张小贺卡的边,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呢?(小方块)(3)我们就用小方块做单位来量贺卡的长边和短边(4)学生操作后汇报(贺卡的长边有14个方块长,贺卡的短边有10个方块长,长边比短边多几个方块长?(4个)四、巩固练习1、教科书P2“做一做”1。看图回答:以谁做标准?(以方格)口头回答

9、:豆角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胡萝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剩下的请同学先看再填。2、教科书P2“做一做”2。提问:看书回答他们是以什么为标准来量桌子的长和高,椅子的高呢?(用没用过的铅笔)指导测量的方法:下面老师请你们用整枝的铅笔去测量。方法是从桌子的一端开始,对 后一次接一次,这样测量结果才比较准确。学生动手测量,并汇报测量的结果。3、教科书P2“做一做”3 估一估。提问:题中都有什么?以谁做标准?“估一估”就是让我们用眼睛观察,看每种物品大约的几个正方体那么长?五、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你都学会了什么?板书: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数学书( )个曲别针。数学书( )个硬币。数学书(

10、 )个正方体。反思: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P3的内容及P6练习一第3题厘米的认识。教材分析:前面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 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教材由此引出厘米尺,并在尺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学情分析:在教学时先出示一个图钉,通过测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

1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以帮助学生看到1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和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尺子、 图钉 、纸条若干 放大厘米尺纸条 学生准备 尺子 尺子、 图钉 、纸条若干 放大厘米尺纸条。预习课本3页量一量下面的纸条的长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

12、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出示放大厘米尺纸条,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

13、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14、。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四、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第3题,量一量。铅笔、本子、墨水瓶盒的长度。这部分是让学生量一些实物的长度。练习时,一要让学生明确所量的长度指的是实物的什么地方;二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测量方法的指导。如果墨水瓶盒不好找的话,也可以改量其他实物。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厘米大约有多长? 板书第二课时 厘米的认识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反思第三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教学内容

15、:教科书P4 的内容及P6练习一第4、5、6题。教材分析: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学情分析:由于学生认识厘米,并会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所以通过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到这样量要量很多次,太麻烦了,由此引出米尺,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然后教材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教学米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指着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的长度是1米,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并相互比较一下,使学生初步认识1米的长度。然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可能有的学生会用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