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91581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时间:20XX年X月X日【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 时间:2021-08-04 10:24:08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习与教学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

2、(65岁以后)。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又称最佳学习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人格(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是综合心理特自我中心:指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3、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认知方式分类: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智力:指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加涅的学习(层次)8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5分类:言语信息;智慧

4、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桑代克(美心理学家)的尝试-错误说: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个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养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其经典试验是猫走迷箱实验。奥苏伯尔(美国)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义的接受学习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

5、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也叫学习内驱力):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学习定势(学习心向):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即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同类或相似课题的学习的影响。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一般的心理能力。 定势(心

6、向):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沃尔夫):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打靶实验:关系转换说(苛勒)小鸡觅食实验习的心向和定势;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学习的指导。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知识的类型:根据活动的深度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分为陈述性知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也叫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7、知识的表征:就是知识在人头脑中的贮存方式。陈述性主要是以命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的。 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分类:(1)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2)奥苏 知识获得的途径:有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遗忘的原因5理论:衰退说;干扰说(可解释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动机说;同化说;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包括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2分类:一般心智技能和特殊心智技能。加涅分为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操作技能形成的4阶段:操作定向(或认知)

8、阶段、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心智技能形成的5阶段(加里培林):动作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 心智技能形成3阶段(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学习策略2分类:丹瑟路2分类:A基本策略;B支持策略。迈克卡3分类:A认知策略;B 元认知(弗拉维尔):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其3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和调节。) 6原则: 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信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

9、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有效地监控原则: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训练5方法/模式: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模式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2种:启发式策略:是凭

10、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创造:指一种最终产生独特而有价值产品的活动或过程。 创造性(创造力):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3特征:新奇性;适当性;改造性。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3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种,A直觉的、B想像的、C伦理的道德情感。皮亚杰道德发展3阶段理论:前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3级水平6个阶段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1)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2)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维护社会制度和权威定向(3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2大基本特

11、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态度与品德形成的3过程:依从;认同;内化。如下: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因素):(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3)此外有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 道德价值观的形成3过程: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包括生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方面。不仅指躯体健康,而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6标准:对现

12、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中学生易产生心理健康8问题(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会谈的专门技术: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2个目标: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称为发展性辅导。学校心理辅导6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发展性原则尊重志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主体 学校心理辅导的2主要方式: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辅导;以少数学生为对象的个别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5主要途径: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13、程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体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策略3类:发现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5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 离。课堂纪律4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教学测量与评价4分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终结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教师自编测验编制4步骤:确定测验的目的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写下测验计划或细目表针对计划要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有效自编测验的3特征(指标):信度:效度区分度。效度: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内容的程度。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

14、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测验性评价技术:教师自编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 非测验性评价技术(常用于情感领域的评价):访谈法;观察法;案卷分析法。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发展的不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即初中时期,11、12-14、15岁): 身体的发展,已到身体发育的第二个加速期,身高体重陡增,生理性成熟开始;认知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需具体形象作支柱;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情绪带有强烈的冲动性,

15、同龄人的交往大大增强;个性的发展,“成人感”和“独立感”加强,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自相矛盾和行为。青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对策: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 1不能以成人的权威向他们施加压力。求知欲和识别力之间的矛盾,应正面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应提高其思想水平,发挥理智的作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应启发他们把远大理想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引导他们更多认知(心理)发展4阶段(瑞士皮亚杰):(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其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2)前运算阶段(2-7岁):其特点是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性单维思维拟人化或泛灵论;(3岁):其特点是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化具体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其特点是能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假设-演绎推理的运用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可逆与补偿性思维的灵活性。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答:8个字“控制、期望、沟通、关爱”。(2)学校教育,它是制约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3)同辈群体,一方面同辈群体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强化物,另一方面,同辈群体又为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