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原则---赵光华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913728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原则---赵光华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原则---赵光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原则---赵光华(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生课堂提问的原则 吴店镇小 赵光华-提问是教师以提问的形式,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纠正错误,运用知识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解决一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造。提问合理,问题获得解决,就能强化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提问不当,就会使思维受阻,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1、有效性原则只有获得真实信息反馈的提问才是有效的。一些教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常常提问:“是不是?”“对不对?”殊不知学生的齐声回答并非他们学习效果的真实反映,这样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应尽量避免。

2、 2、科学性原则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还应当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数学课上教师提问:“对角线相互平分是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条件?”正确的答案是充分必要条件,但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回答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也不算错,答案的不确定使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层次性原则提问的深度取决于问题层次的高低,模式识别、知识回忆,形成联系之类的问题属于低层次的机械记忆问题,其主要特征是问题答案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内,这类问题应提问那些学习一般的学生。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总结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答案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总结、扩展、应用、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经过高级认知思维方可得出,这些问题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有点免为其难,又影响讲课进度,比较适合那些程度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 4、整体性原则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不顾而形成“一对一”的回答场面。有的教师先点名,后提问,其他学生因预知提问与已无关而袖手旁观,不动脑思考,以致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