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90770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案】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数学教案:让谁先吃好呢活动目标:1.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2.理解故事内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快乐。活动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活动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1)师(点击课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它们都是谁?数一数,一共有几位朋友?(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6位朋友)(2)师: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的特征和它们的名字一块儿说出来吗?(长

2、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2.故事导入师:这6个动物都想吃这只桃子,你们瞧!那让谁先吃好呢?下面老师就来给你们讲讲关于让谁先吃好呢这个故事。(故事欣赏:动物们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桃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怎么办呢?最后,动物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们要举行比赛。谁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就先吃桃子;第二名,就第二个吃桃子,谁比了最后一名,就只能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了。长颈鹿想先吃到桃子,他就动起了脑筋。它觉得伙伴们高矮不同,自己是动物中个子最高的,和大家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一定能得第一,于是就对大家说:我们来比高矮吧,谁最高谁排

3、在第一哦!大家都同意了。)师:说完长颈鹿就把脖子挺得直直的。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兔子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那你们说,应该怎样比高矮才算公平呢?二、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1.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a师(点击课件):“按照个子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毛毛虫说:“不能站在高的地方量,量的时候不能把尾巴算上”小兔说:“踮起脚来量也不行。”b师(点击课件):瞧,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了起来。动物们和大树的什么比?(树干)c师:它们一个个都紧贴着树干,认真的量着。小

4、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d出示高矮排序图。e讲述故事:“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的个子最高,所以得我先吃!”长颈鹿把脖子伸得长长的,刚要去咬那个又大又红的桃子。(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站了出来。到底谁的嘴巴最大?b师(点击课件):“我的嘴巴大!”(犀牛声音)“谁说的!我的嘴巴才是最大的呢!”(鳄鱼声音)c师:你们说,谁的嘴巴最大?(鳄鱼)d讲述故事:“听见没,听见没有?我的嘴巴最大,当然是我先吃了!”鳄鱼使足了全身的劲儿,张大嘴巴,马上就要咬到这

5、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了(3)按耳朵的长短排序。a师(点击课件):“这么做不行!”蹦蹦跳跳的兔子竖着耳朵跑过来。b师:欸,兔子会说什么呢?(谁耳朵长谁吃)c师:那就是说得按什么顺序来吃桃子?(长短顺序)d师:按什么的长短顺序,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按耳朵的长短顺序吃)e师(点击课件):对,应该按照耳朵长短的顺序、谁的耳朵长谁先吃!那就比比,看看到底谁的耳朵最长吧。“看,还是我的耳朵最长吧!”小个子的兔子好不容易够到长颈鹿的脖子,说道。(4)按尾巴的长短排序。师(点击课件):“这样也不对!”小猴子倒挂在树上,大喊了一声。“得按照尾巴长短的顺序吃桃子,尾巴长的先吃!”猴子甩着自己的长尾巴说道:“当然最长的

6、肯定是我,我先吃”(评析:按高矮、大小、长短排序时,问题深入浅出的有效推进;比高矮,突出了“小动物和什么比?”,使幼儿掌握了高矮比较中参照对象的统一性;比大小,测重了让幼儿目测比较,快速的比出了结果;比长短,设置了悬念,让幼儿猜测兔子会提出什么要求。可以说,不同的提问角度,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2.按动物的轻重排序。(1)讨论比重方法。a师(点击课件):“不行”,这时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说。b师:刚才,长颈鹿要求比个子的高矮,鳄鱼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别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长短。(出示大小、长短排序图)c师: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d师(点击

7、课件):对,这么大的桃子,就应该按体重的顺序来,谁最沉谁先吃!犀牛大声说道。e师:那体重得得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跷跷板)f师生讨论: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师:你们平时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么玩的?(一跷一跷的,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师:两个人玩跷跷板时,一个跷得高,一个跷得低,想一想,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是平的,又说明什么呢?(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师:那用跷跷板怎么称出动物们的重量呢?(一边坐小动物,一边放上石头)师:那怎么比出谁重、谁轻呢?(只要数一数石头的数量就可以了)师:石头多的就表示什么?石头少的

8、呢?(石头表示重,石头少表示轻)师:真是一个好主意。瞧,小动物们找来了许多一样大、一样重的石头,争先恐后的坐到跷跷板上,忙着称自己的体重。比高矮、大小、长短时,它们个个整齐的排好队,比得清清楚楚。可这一次它们每人一个跷跷板,谁都没法互相数一数。为了公平起见,等会儿,我们来帮它们数数有每人称出了几块石头的重量。数的时候,既不要漏数,也不要重复数,数完了就马上把石头的数量记在方格里。先数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互换,检查一下,数得对吗?记得对吗?好,开始。(2)幼儿数石头,教师观察指导。(3)交流数石头结果,教师记录。a师:数好了吗?看着记录卡告诉我,哪几个小动物称出来的石头数量少(毛毛虫、兔子、

9、猴子)b交流记录毛毛虫的称重情况,认识小于号:师:好,咱们先从跷跷板上石头最少的开始记,谁的跷跷板上石头最少?(毛毛虫)有几块石头?师:毛毛虫和这1块石头比,谁跷在上面,谁跷在下面?这说明毛毛虫和这一块石头相比,谁重谁轻?(毛毛虫的重量比一块石头轻)师:我们赶快记录下来,毛毛虫连一块石头的重量都没有,我们应该怎么记呢?师:想想看,我们学过一些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今天老师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小于号“”,(边记边读)毛毛虫的重量小于一块石头的重量。c交流记录兔子的称重情况:师:兔子是几块石头的重量?(3块)师:兔子和这3块石头比,谁跷在上,谁跷在下?(跷跷板是平的

10、,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师:兔子和3块石头一样重,表示相等,我们学过什么符号?引导幼儿回忆经验:运用“=”记录。d交流记录猴子的称重情况:师:猴子与石头的比较情况呢?(猴子跷在下面,石头跷在上面,有4块石头。)师:那我们又应该怎么记呢?刚才我们认识了小于号,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认识一个新的符号,那就是“”,(边记边读)猴子的重量大于4块石头的重量)e师:刚才这三个小动物的跷跷板上石头少,我们一眼就能数出石头的数量,长颈鹿、鳄鱼、犀牛的跷跷板上的石头好多呀,你们一个个的告诉我,分别有几块石头?f运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记录长颈鹿、鳄鱼、犀牛的称重结果。(评析:引导幼儿运用合适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既是对动

11、物与石头比重的科学表示,又拓展了幼儿对“等号、小于号、大于号”实际运用的经验,体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4)比出动物的轻重。a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谁排第二个?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轻的是谁呀?b出示重量排序图:c师(点击课件):看,最重的是我吧!所以这个桃子应该我先吃。犀牛朝着大桃子的方向哐哐哐地走了过去3按动物的高矮、大小、长短、轻重,进行新一轮的排序。(1)师(点击课件):“不行”这个时候一点也不起眼儿的毛毛虫大喊一声。“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动物,我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我

12、又是第一名;还有,要是问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的不还是我嘛!从小的顺序开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这个桃子就应该是我先吃!”(2)师(出示排序图):咦,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虫排序图)现在,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比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动物,毛毛虫还是第一名,要说尾巴最短的,毛毛虫又是第一名;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不还是毛毛虫嘛!(评析:故事与提问的交互进行,看似话语相同,但实际是给幼儿思维的一个缓冲。)(3)师: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有、没有)你说

13、没有道理,你说有道理,别急,我们一个个说说自己的道理。(4)引导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道理。a师:你先说。为什么没道理?b师:你来说,为什么有道理?(大的要让小的)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排队、坐座位、做操时)(评析:让幼儿大胆讲述各自的理由,使幼儿在与伙伴的思维碰撞中,领悟高矮、大小、长短、轻重正逆排序的实际意义,在师幼、幼幼的抛接中,活动重点迎刃而解。)三、品尝桃子。1师(点击课件):看来,毛毛虫说的很有道理。它一边说着,一边“嗖”的一下钻进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尝着,边吃边说“朋友们一起来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动物,一起分享着又大又红又香的桃子。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评析:“大家一起品尝桃子”是一个有趣的结尾,让幼儿在感受分享的同时,又使“让谁先吃好呢?”的线索贯穿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