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7).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90770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 (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 (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 (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 (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 (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 (7).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一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温雪玉单 位阳西县实验小学课题名称坐井观天学情分析因学生刚进入二年级,但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多种形式,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掌握的识字和阅读方法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无边无际”等词语。(2) 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 分角色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讨

2、论交流。(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学习生字。1、同学们,成语是个大王国,这个王国里有耍小聪明的狐狸,有拔苗助长的农夫,还有糊涂的国王。今天,老师来当导游,带领大家来参观成语王国里的一口古老的井。2、揭题,释题。3、认识井沿,学习生字,指导书写“沿、际、信”,重点指导写“沿、信”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2 、选择自

3、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 ”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3、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三次对话。三、精读理解,揭示寓意。(一)学习第一次对话。1师生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一次对话。2“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3、谁能用赞叹的语气来读读小鸟的话?自己先练一练。4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小鸟的话,进一步理解“天很大”(二)第二次对话。1学习第二次对话,理解“大话”和 “无边无际”的含义。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2、同桌分角色读它们的话,试着争论一下。3、多种形式读第二次对话。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鸟的诚恳。“天”“大”两个字要读重音,以突出“天很大”。(三)学习第三次对话1讨论:为什么青蛙和小鸟都笑了?引导学生

4、自主探究“笑”的不同含义。2、谁愿意做这只自信的青蛙也来和小鸟辩一辩?抓住重点词“天天,一就”指导朗读3实验,揭示寓意。4、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见多识广的道理。5、以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结尾,与学生共勉。(四)男女生分角色齐读全文。(五)拓展延伸,启发思维。1思考: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2、用下列句式说话: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心想:,说:“”。四、总结全文。五、作业:回家后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见识开阔 看得全面13 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争论 井口那么大 井底青蛙图 目光窄小

5、自以为是作业或预习青蛙跳出井口看见,心想:,说:“”。自我评价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