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89480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峰Authority approve 余新民教授政治经济学课堂讲义 All rights reserved. 魏峰Authority approve2009年12月第三次修订ALL RIGHTS RESERVED! 课堂讲义注意:加“”部分曾在历年试题中出现。第一章 导论简答题部分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首先,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可以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先进生产工艺的推广、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以及生产过程组织管理的科学化等等,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二,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

2、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结构高级化、脑力劳动主体地位突出、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使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0%80%。(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阐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答: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和变化的程度,以及新旧更替。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能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于生产力发展时,就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第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

3、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必将被新的所代替。第二章 商品经济简答题部分1.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第一,自由的市场主体。即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具有自主性。第二,完善的市场体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日趋统一、开放,市场竞争充分、有序,市场秩序健全、公平。第三,规范的市场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发挥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2.简答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来进行。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价格以

4、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作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及流通,实现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效配制;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进生产者的优胜劣汰。3.简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本内容。(另一提问方式:简答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答: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1)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是不同性质的特殊具体形式的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2)生产商品的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

5、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它是商品价值形成的源泉,反映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其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历史范畴。(3)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和证明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论述题部分综述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成分基础上创立的,是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和经济运行规律作理论准备。(1)关于商品二因素的分析,指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关于劳动二重性学说,指出商品二因素由劳动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3)商品价值量的规律性,指

6、出其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4)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揭示了货币的起源、本质、职能和流通规律。(5)从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分析着手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阐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简答题部分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答:货币要在生产与流通相统一的过程中增殖(即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剩余价值 ),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这是因为: 资本家在流通中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到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Pm和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为价值增殖作准备。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的使用便使资本发

7、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论述题部分概述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答: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和最主要内容。(1)关于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从货币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入手,剖析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从而揭示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剩余价值来源于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3)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程度。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方法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

8、价值生产,当代资本家主要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4)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趋势。(5)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的基本形式和工资水平的国民差异。第四章 资本积累简答题部分1.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答:(1).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用作积累和消费的比率决定资本积累的数量。(2).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下列因素决定积累量的多少:第一,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第三,所用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差额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第四,

9、预付资本量的大小(预付资本中V的比例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2.解释本章出现的五组对比概念。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即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用来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其余部分完全被用于个人消费,不能给再生产过程提供追加的生产要素,因而生产规模不变。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答:内含式扩大再生产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等途径使原有的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指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生产

10、资料和劳动力)数量和扩大生产场所的途径,使原有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答: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只有资本的有机构成能用C:V表示。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答: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成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单个资本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把原来分散在社会上的众多小资本集中组织起来,合并为少数大资本,使个别的资本的规模得到扩大。所用资本、所费资本答:所

11、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即全部预付资本);所费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劳动资料的价值。3.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基本特征?答:第一,可变资本及剩余价值是工人生产出来的。第二,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沉淀物。第三,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也是满足资本主义需要,为资本主义再生产生产劳动力。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联系:一方面,随着资本积聚的进行,必然增大单个资本的规模,增强竞争能力,加速资本集中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资本集中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本,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12、、改进技术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剩余价值的生产规模,从而扩大积累的规模,加快资本积聚。区别:在是否增大社会资本总量上不同:资本积聚能够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而资本集中却不能。在单个资本增大速度上不同:资本集中能够在短期内增大单个资本,而资本积聚却不能。5.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动因是什么?答:从动因来看,资本积累是由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所决定的。第一,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二,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所存在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优胜劣汰的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6.解释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

13、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答:(1)相对过剩人口的含义:劳动力供给量超过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过剩劳动力成为了社会“多余”的人口。(2)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资本积累增加,C:V提高的直接后果。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C:V提高,V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降低。劳动力对资本供给绝对增加:妇女儿童、破产的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加入雇工行列必然导致部分人口失业而成为过剩人口。(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之一第一,相对过剩人口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变化对劳动力的需要,起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第二,资本家可利用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来提高对在业工人的剥削率,

14、威胁在业工人,迫使其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填空题部分: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集中的形式主要有吞并和合并。主要手段有竞争和信用。2.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在财富占有上截然相反的两种趋势,即社会财富在资产阶级手中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身上积累。第五章 资本流通过程简答题部分1.实现产业资本连续(正常)循环的条件是什么?答: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1).产业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即同时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存在;(2).产业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必须各自不

15、断循环,相继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必须是三种循环的统一,才能一面进行生产,一面进行销售和采购,再生产过程就不会中断。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生产资本的构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取决于生产资本中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总资本中流动资本占的比例越大,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因为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慢,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快。(2).周转时间影响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的时间与资本周转的速度成反比,即资本周转的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有什么影响?(也可以出多选题)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第二, 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