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879019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练习题(一)姓名:_ 班别:_ 座号:_ 成绩:_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B. 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C.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3、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B桑基鱼塘生态

2、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5、金钱豹会用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域范围,以此来警告同类,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A 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C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被植物利用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D生态系统中能

4、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9、“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可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2 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过程来减少大气中的CO2 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Aa、b Bc、dCb、c Db、d10、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

5、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1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12、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6、Da与c为竞争关系13、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14、如图是一个简化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橡树苗和兔的种群密度,可分别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森林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说明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兔参与形成了8条食物链,鹰

7、占有2个营养级D鹰每同化1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本植物固定1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15、如图为某一草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包括_条食物链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是,既属于第三营养级又是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狼和红狐的关系是 (3)此图若添加,可构成较完整的生物群落,再加上就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4)如果臭鼬大量被捕杀,短期内兔的数量会_若人类活动引起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5)调查草原中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事实上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到,所以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可能会比实际值_16、(

8、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和 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17、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参与的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回答有关问题:(1)

9、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 (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 形式流动,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 。(2)图2中A表示的含义是 ,B的数值为 J/(hm2a),C的来源有 同化的能量。(3)由图2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18、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1)图中A代表_,输入此鱼塘的总能量是_,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_,原因是_。(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_;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法。(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

10、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4)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等三个方面的功能。19(2011年江苏卷)(9分)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

11、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 ,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人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 、 进行调控。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练习题(一)1-5CDCCB 6-10CDCDD 11-14CCBD15、(1)5兔、鼠、昆虫 狼、红狐草固定的太阳能(2)竞争和捕食(3)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4)减少下降(5)标记重捕法偏高16、(1)CO2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3)3兔和鼠(4)食物链营养级17、(1)大气CO2库水稻有机物水稻卷叶螟青蛙(2)卷叶螟同化能量 2.45109卷叶螟和水稻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8、(1)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化学能(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弱 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较简单(2)竞争标志重捕(3)垂直结构(4)信息传递19. (9分)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