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870966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本章能力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12题。1唱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2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第1题,歌词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

2、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答案:1.B2.C(2019温州高一检测)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34题。3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4下列有利于缓解该问题的措施有()禁樵禁采 土地集约利用严格执法 退耕还林A BC D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违法占地应该属于建设占地,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第4题,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是严格执法、土地集约利用等。答案:3.C4.B下表表示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5年和2011年的土地利用类型。

3、读下表完成56题。222233331134131311141111343322331211332232141414331:湖泊2:居民区3:耕地4:农家乐5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C湖泊水质日渐变差 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6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减少最多(125),居民区增加(46),耕地略有减少(98),农家乐大量增加(06),这种变化会导致空气湿度降低,湖泊水质变

4、差。为保护湖泊,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答案:5.C6.C2016年12月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七周年。江西省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建设成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系统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结合下图回答78题。7下列农作物属于该农业生产基地的是()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C水稻和油菜 D谷子和大豆8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B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地发展立体农业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我国的鄱阳湖平原,高粱产于北方地区,

5、A项错误;春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在东北地区,B项错误;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D项错误。第8题,根据地形图可知,地为平原,发展种植业很有优势,A项错误;地为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更具优势,B项错误,C项正确;该地水热条件优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应该发展多种经营,D项所述不是最佳出路。答案:7.C8.C(2019安徽合肥高二入学考试)1月16日,某网站用户在该网站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910题。9“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生态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C

6、社会可持续发展 D生活可持续发展10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解析:第9题,“光盘”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之一,其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表现。第10题,如果每个人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都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答案:9.B10.A 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泾黄渭黑”的现象。据此完成1113题。11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

7、要因为渭河比泾河()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C流速慢 D流量小12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气候变湿变暖水土流失加剧污水排放增多煤炭储量增加A BC D13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开采煤炭清洁生产加固堤坝植树种草A BC D解析:第11题,渭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水浑浊。第12题,泾河颜色比原来变黄,说明含沙量增大,应是水土流失加剧的结果。而渭河河水变黑,则是水污染造成的。第13题,采取的措施为:一方面要植树种草,减少和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治理水污染。答案:11.B12.C13.D右图为经济与

8、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1415题。14关于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15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属于哪种发展模式()ABCD解析:结合坐标轴和图形区域可知,图中区经济发展并未影响到环境保护强度的增大,所以其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而我国的现状是环境保护强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应属于区。答案:14.A15.D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人均GDP和人均电力消

9、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C人均GDP在30006000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D人均GDP在30006000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17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解析:第16题,该图包含要素较多,做题时应理清头绪。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

10、关系曲线中可以看出,人均GDP在3 000美元以下时,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3 0006 000美元时为负相关;人均电力消耗与生活质量关系呈正相关。第17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应在发展中解决;生活质量越高,人均电力消耗越多,但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会引起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应采用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16.C17.B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读图,回答1819题。18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19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

11、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解析:第18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19题,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A项错误;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B项错误;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C项错误;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答案:18.A19.D(2019华东

12、师大二附中检测)读我国山东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及该地农产品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表,回答2022题。农产品玉米蔬菜苹果乳、肉、蛋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30%15%50%20.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生产过程中,环境效益最大的是()A生产过程1 B生产过程2C生产过程3 D以上都是21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A减轻大气污染 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 D减轻酸雨危害22关于我国农村推广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B农业生产过程不能达到清洁化

13、C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D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解析:第20题,读图可知,生产过程1是粮食生产,生产过程2是乳、肉、蛋生产,生产过程3是沼气发电,所以生产过程3的环境效益最大,C项正确。第21题,“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该市农村地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的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用这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袋,可减轻“白色污染”,故B项正确。第22题,我国农村推广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形成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过程达到清洁化;经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

14、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答案:20.C21.B22.B二、综合题(共56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材料一 2014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三工作组报告宣讲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报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 ,如积极行动,仍有可能实现2 升温目标。要实现在本世纪末2 升温的目标,需要能源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他建议,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气候变化风险,要从国家层次上重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材料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4分)a_;b_;c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