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86496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教学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教学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教学课件.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

2、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

3、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

4、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

5、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清香:清淡的香味。 饱胀:饱满得发胀。 破裂:出现裂缝。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

6、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

7、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第3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课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

8、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

9、,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

10、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

11、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12、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13、。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 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

14、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 这就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