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849637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DOC 9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戈铁骑制作第七章力与运动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图11如图1,水火箭在发射时,不停地用打气筒往火箭中打气,通过一个自行车的气阀门,让空气进得去出不来,逐渐增大“动力舱”中的气压,待到气压增强到一定程度后,火箭中的“高压水”就会冲开密封塞,高速喷射而出刹那间,“唰”的一声,水花四溅,一道强大的水柱将火箭猛烈地推到了天上,如果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如果所受的力突然消失,则火箭将( )A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下运动C立刻静止在空中 D慢慢上升,逐渐静止2.下列事例或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宜太快,防止造成交通事故B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C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

2、客会前倾或后仰D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晓明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回原处图23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摔倒。如图2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乘客没有抓住拉环的示意图。如果在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图3中的()图34如图4所示,小阳和小超一起坐在爬犁上在水平冰面上匀速直线滑行,小阳怕撞上前面的人,急忙跳下爬犁用50N水平向后的力去拉爬犁做减速运动,在此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超在竖直方向上仍受平衡力的作用B小阳跳下后,爬犁对地面的压力减小了图4C由于小超速度减慢了,所以她的惯性减小了D小阳跳下后,爬犁所受的摩擦力减小了5如图5所示,嫦娥

3、三号的着陆器携带月球 车将在月球的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为避免着陆器与月球猛烈碰撞,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A选择松软的月球表面降落B着陆器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C临近月球时向下喷气反推减速图5D临近月球时打开降落伞减速6物体表现出惯性的现象是常见的。图6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图6A B C DA将水从桶中泼出 B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 C骑车上坡前奋力蹬车 D洗手后用力甩干7夏季的强台风给沿海城市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使树木不被台风连根拔起,用拉索固定树木,如图7所示,哪种方法能使拉索对树木的拉力与风力平衡?( )A B C D图78如图8所示,对于汤姆做多项运动解释合理的是( )图8A快速

4、拉出桌布茶具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留在桌面B图中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经过努力没提起哑铃说明哑铃所受的拉力小于或等于重力D划船是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于水对船桨的作用力9关于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不为零的力,其合力一定不为零 B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 C求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就是把两个力的大小相加 D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10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平行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

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二、填空题 11如图9所示,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运动到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 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图912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相对 是静止的;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13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

6、匀速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14论衡一书中的状留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车行于陆,其满而重者行迟(慢),空而轻者行疾(快)”,这段话说明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 越大,其运动状态的改变就越困难,这实际上是在描述 的性质。15甲同学用80N的力推着重为120N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到的阻力为 ;乙同学用100N的力推着该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对乙的作用力 ;若发现前面有障碍物,乙同学用200N的力,拉着小车减速运动,则小车所受的合力为 。16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将一个小瓶挂在氢气球下,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如图1

7、0(a)所示,瓶与水的总重为1牛,松手后,小瓶静止;接着他两次调整瓶内水的质量,如图10(b)和(c)所示。松手后,小瓶分别向下、向上运动。他还用DIS设备测出小瓶每次受到的拉力大小都为1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F=1牛F=1牛F=1牛(a)静止 (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图10(1)由图(a)可知: ;(2)由图(b)和(c)可知: 。17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当物体下落的速度达到收尾速度后,其所受空气阻力 物体本身重力。(选填“大于”、“小

8、于”或“等于”)18如图11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N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 N。图11图12三、作图与简答题 19如图12所示,木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当小车受外力作用突然减速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动。请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木块滑动的方向,并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图12图1320绊马索是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工具,相传三国时期,蜀将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当关羽人马行至罗汉峪中的一

9、个三岔路口时,吴兵在此设下埋伏,赤兔马被吴兵的绊马索绊倒,关羽束手就擒(图13)。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绊马索绊倒人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21如图14是用来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两种实验方案。图14实验说明:甲图中是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乙图中是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木块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1)同学们讨论认为甲图的实验设计优于乙图的实验设计。其主要原因是 。A小卡片容

10、易扭转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以下是选用甲图的实验部分步骤: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图15图25-1 (a)铺有毛巾的平面(b)铺有棉布的平面 (c)玻璃板平面22如图15所示所示是小明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滑块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观察记录滑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下表是小明组

11、的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接触面滑块受到摩擦力大小(大、较大、小)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 / cm毛巾大9棉布较大21玻璃小39图16(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 ,滑块运动的距离就越 。 (2)进一步推理,如果运动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则滑块将会 (选填“停止”或“一直”)运动下去;或者说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处于 状态;同理,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物体将处于 状态。(3)英国物理学家 总结了笛卡尔、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作出的杰出贡献,人们以他

12、的名字命名为 的单位。(4)现实生活中,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但也可以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与上述的物理定律 (选填“矛盾”或“不矛盾”)。如图16所示,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可以沿直线匀速下降,原因是 。23(8分)学习了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成知识后,小林想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一定的夹角,那么合力F的大小与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是否还有F等于F1F2的关系呢?于是他应用教材中学过的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究。图17(1)如图17所示,橡皮筋原长为AB,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互成一定夹角的两个力F1和F2,使橡皮筋伸长到C,记录此时F1、F2的大小。撤去力F

13、1和F2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对橡皮筋施加一个力F的作用,为了使这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那两个力F1、F2的作用效果 ,应使橡皮筋 ,记录此时F的大小。(2)先后两次改变F1和F2的夹角,重复步骤(1),得到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F1/NF2/NF1和F2的夹角合力F/N14518.724528.334537.8备注:12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F F1F2,且在F1、F2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F的大小随着F1与F2夹角的增大而 。五、综合能力题24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还跟别的因素有关吗?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在相同的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并不相同。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