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82791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doc(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施工方案 目 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33、项目专项管理体系6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7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396、地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467、饰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28、门窗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59、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510、水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711、屋面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5912、土方回填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621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631、编制依据1.1施工图纸1.2主要规范、标准序号名称编号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人民防空

2、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8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42-20021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

3、3-2002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5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1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1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1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20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1.3相关文件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京建发(2014)210号文;北京*有限公司关于下发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办法的通知 -*(

4、2012)8号文;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工程2工程地址 3工程建筑面积4建设单位5设计单位6监理单位7质量监督单位8施工总包单位9施工主要分包单位10合同范围11投资性质12合同工期13合同质量目标14文明安全施工目标2.2建筑设计概况项目建筑面积占地面积 标准层建筑面积 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地上部分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建筑特点地下层数地下层高度地上层数地上层高度0.000标高室内外高差基底标高檐口高度建筑总高楼梯形式建筑防火避雷设施外墙保温做法外装修做法檐口墙面门窗阳台门头屋面内装修做法顶棚墙面地面踢脚门窗楼梯2.3专业设计概况序号系统系 统 简 介1给水系统2中

5、水系统3排水系统污水雨水4消防系统5采暖系统6防排烟系统7供电系统8照明设备系统9对讲系统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1电话系统12有线电视系统13防雷接地系统3、项目专项管理体系3.1成立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 (项目经理)副组长: (项目副经理) 组 员: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部生产经理) (项目部质检员); 各专业分包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 各劳务分包单位项目经理;3.2防治小组的权限、责任、范围1)、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权限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2)、

6、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责任制定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防治计划,施工过程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3)、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总承包合同范围(包括专业分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4)、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的负责期限本工程开工起,施工过程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竣工交付使用阶段,质量保修期内。4、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4.1模板工程4.1.1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

7、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15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

8、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4.1.2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原因分析()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

9、模板根部未找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

10、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4.1.3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2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拼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随部分地基下沉。(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达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

11、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面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得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蛤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12、。(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不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4.1.4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无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严密。(3)木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