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剂医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80584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表剂医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表剂医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表剂医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表剂医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表剂医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黄汤刘渡舟医案:刘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淅淅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脉浮紧有力。分析:辩证: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法:辛温发汗,解表散寒。方药:麻黄汤麻黄9g 桂枝6g 杏仁12g 炙甘草3g小青龙汤张某,女,65岁,患咳喘10余年,每年冬三月辄发,喘促喉中有哮鸣声,咳声重浊,痰少而咯不出,吐出为清稀泡沫痰。喘急胸闷,张口抬肩,端坐不能行走,面色晦暗发青,口不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苔白,脉弦滑。处方:麻黄6g 白芍9g 细辛6g 干姜 6g 桂枝9g

2、五味子6g 半夏9g 苏子9g 白芥子9g 白茯苓12g 炒白术15g。服5剂,咳减喘平。守前方稍事出入继服20余剂,随访3年未复作。桂枝汤金某某,女,46岁。主诉: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现病史:患者睡眠欠佳多年,时轻时重,可自行调理好转。3月前感冒后引发失眠家中,伴阵发性发热、汗出,在锦州某三甲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似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服谷维素等药无效,中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月无效。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腋下体温多在37.8-39.2之间,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辩证: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

3、证。治法:调营卫,和阴阳。处方:桂枝15g 白芍15g 甘草10g (自备生姜15g 大枣5枚)。水煎3付,并告知临卧前泡脚。用药1剂后,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热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九味羌活汤患者,女,48岁,1992年12月26日初诊。患者自幼身体瘦弱,少于劳作或每遇天气突变,时感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楚疼痛,项强不舒,尤以冬春两季发作频繁。血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偏低。曾屡服中西药物,效果均不明显。今日(冬至后4 d)上述症状又复发作,形寒恶风,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肌表无汗,舌苔微黄,脉浮紧。辨证:病由体质不强,正气虚弱,卫表不固,稍有不慎,

4、即易感邪。冬至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腠理内闭,则恶寒、发热、无汗;因感于寒,故恶寒重而发热轻;风寒上犯,清阳不展而头痛项强;风寒外袭体表,脉络失和则肢体酸楚疼痛、脉浮紧。本市地处秦、巴之间,汉水两岸,雾重地湿,人感外邪大多夹湿,湿邪蕴中,郁久化热伤津则口苦微渴,舌苔微黄。遂以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药用:羌活9 g,防风9 g,苍术9 g,细辛3 g,川芎6 g,白芷6 g,生地黄6 g,黄芩6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2剂。患者服药1剂后即肢痛、项强、恶寒得解,2剂后则汗出痊愈。随访至今,每遇感邪,以该方随症加减,屡屡收效。银翘散风温 郭某,男,2岁3月,1959年4

5、月10日住某医院。病程与治疗:发热已十三日之久,高热不退,用身无汗,咳而微烦,诊其脉数,舌质微红、舌苔黄腻,此属表邪未解,肺卫不宣,热不得越,治宜清宣透表,邪热乃有外出之路。处方:苏叶一钱 僵蚕一钱五分 银花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 桔梗八分 牛蒡子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 淡豆豉四钱 黄芩一钱 竹叶二钱 苇根五钱,一剂。二诊:服药后微汗而热减,但仍咳嗽,舌苔灰腻,脉沉数,原方去银花、豆豉,加枳壳一钱再服。三诊:热全退,咳嗽息,肺水泡音减少,舌苔减为灰薄,脉缓,此风热虽解,肺胃未和,湿热未净,以调和肺胃并通阳利湿为治。处方:连皮茯苓二钱 法半夏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苡仁四钱 桑皮二钱 冬瓜仁三钱

6、通草一钱 谷麦芽各二钱。服二剂而愈桑菊饮裴庆媛 女 53岁 株洲市河西华天路1号2栋402号初诊:2004年1月22日,本月17日起咳嗽,咯吐黑色粘稠痰,咽喉痛,声嘶,鼻塞流涕。舌淡苔白脉细数。查:咽红,双肺呼吸音清。证属风热犯肺。治法:疏风散热,化痰止咳。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5克,桔梗8克,连翘20克,杏仁10克,薄荷5克,鱼腥草30克,银花30克,荆芥6克,牛子10克,瓜蒌10克,法夏10克,黄连6克,甘草5克。7付。2004年3月1日,因又发咳嗽问及,上症服药7付而愈。按:风热犯肺,肺气不宣。肺为娇脏,毫毛必咳。以桑菊饮疏风散热,化痰止咳。加银花、荆芥、牛子配连翘、薄荷为

7、银翘散,疏散风热。痰易与热结,瓜蒌、法夏、黄连为小陷胸汤,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甘草配桔梗为桔梗汤,清利咽喉。刘某,男,22岁。症见发热,恶风寒,流少量清涕,咽喉疼痛,咳嗽,口干欲饮,胃口佳,大便正常,小便稍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六经辩证:太阳阳明合病。分析:由发热、恶寒、流少量浊涕,脉浮数之症可知表证仍在;而口渴,纳佳,小便黄属阳明里热之轻证。方药:桑菊饮加减芦根 15g,菊花 10g,桑叶 10g,杏仁 6g,连翘 10g,薄荷 6g(后下),炙甘草 6g,生石膏 30g结果:上药服两剂,已无发热恶寒,脉已缓和,偶有咳嗽;原方减石膏为15g,加杏仁至10g,再服三剂,诸证解。按:遇感冒、咳嗽初起,阳明里热轻证者(温病学派辨证多为风温表证时),常用桑菊饮加减,疗效颇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