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79140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组织行为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组织行为学教案教师姓名杨岚所在教研室工商管理审批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计划学时32已完成学时0授课时间2010年-2011年第一学期授课班级2008级行政管理1班本次课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及其产生与发展,认识组织行为三个层面,懂得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时间、环节、方法、手段安排):多媒体授课 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及其产生与发展认识组织行为三个层面懂得学习组织行为学的

2、意义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意义1. 组织行为学的涵义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这些工作组织涉及的面很宽,比如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甚至部队等。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意义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组织行为的早期研究2.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影响3

3、.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组织行为学的性质2.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的基本方法2.研究的基本方案多媒体教学2学时No.3 研究方法;人性的假设课堂内容备注1-3研究方法1 组织行为学的层次性(研究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结构。2 系统的研究方法:将组织中个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不光从独立个体的角度,而且要从作为一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来考虑问题。3 最初的研究规定: 行为科学理论家专注于对组织内的人际行为进行客观性研究。他们谨慎细致地将个人信念排除在研究工作之外。他们力图提出严密精确、能够为其他行为科学家所复制的研究

4、设计,希望由此能建立起组织行为科学来。 4 研究方法的分类:应用广度;研究目标;可控性;5 研究方法的描述:调查研究;数量统计6 研究过程及步骤1学时例如,生物圈中的食物链中,草原狼的故事。引入四条1949年美芝加哥行为科学成立的会议上的研究规则。数量统计:什么是,应用范围;举例(人口普查,市场调查消费需求,产品服务的满意度等) 研究步骤:引入我们作研究及毕业论文的开题及设计及完成过程。第一步选题,观察生活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实际情况,阅读相关文章得到启示。第二步,依所学确定从什么理论及模型角度来进行研究。第三步,对整个研究过程作一个规划。第四步,实际收集资料,数据,并进行相应的统一思想计分

5、析,验证。第五步,得出结论,提出相应改进方案。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学习目标2-1 关于人的理论1 人的本质的假设:经济人(X);社会人;自我实现人(Y);复杂人(超Y)。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相应的管理措施。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层次划分;主要观点;局限性3 中国对人性的理论(简化)结尾案例:中学规章制度的制定。运用人性假设理论分析特定背景下的管理人的方法。2-2 需要、动机与行为1. 需要与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的概念需要转化为行过程(图)2动机与行为动机结构优势动机人的行为分类:目标导向行为;目标行为;间接行为3 激励机制及模式(重点)关键: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的结合激励三个模式(外部

6、刺激、内部自我的需要、传统上的说法)相应直观的公式的讲解(数学的形象)2-3价值观与行为1 价值观的内涵价值观概念引例:韩国工厂罚跪事件、孙天帅、金珍仙、阿柳16岁。珠海吉大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第六车间。价值观系统的来源价值观的重要性2 价值观的分类3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2-4 知觉与行为范例: 范例: 第一名裁判:“对于一些球和一些队员间的碰撞,我是按它们是什么样而判决的。”; 第二名裁判: :“对于一些球和一些队员间的碰撞,我是按我所看到的情况判决的。”; 第三名裁判: :“对于一些球和一些队员间的碰撞,如果我不判决,它们就没什么事。”;_坎特里尔(H.Cantril)一、感觉与知觉感觉

7、、知觉的定义;共同点及区别二、社会知觉的内容概念、分类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为什么不同的个体看到相同的事物却产生不同的知觉?很多因素影响到知觉的形成甚至有时是知觉的歪曲。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知觉者、知觉目标或对象以及知觉发生的情境3个方面。知觉对象:观察对象的特点也能影响到知觉内容。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易被看作一个整体。对象特征影响知觉的结果:重复次数:动的、新奇的东西。情境因素:我们在什么情境下认识和了解物体或事件也很重要,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知觉。4 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第一印象(首因印象);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定型效应(定

8、势效应)四、归因理论 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1 内涵2 基本问题3 常用四种归因及影响4 归因错误5 准确归因的三个因素:区别性、一致性、一贯性。 综合例:一名员工(这里称为凯姆先生)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低区别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中工的水平总是和凯姆先生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一致性),并且凯姆先生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高一贯性)则你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凯姆先生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工作绩效承担主要责任(内部归因)。2

9、-5 态度与行为一、态度的涵义 定义,来源、类型、态度与一致性来源濮存新,姚明的关于艾兹病人的公益广告。不稳定,可以改变重要: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例:实习的工作低微,但升迁后的工作的基础。二、态度一致性与认知失调理论态度一致性例:ABC公司的校园招聘认识失调理论例:个人所得税上的逃避;要求别人认真,公平,自已却寻私等例:工厂排污与对环境的污染公德的态度不协调认知失调解决方法:改变行为 改变态度 找其它理由来平衡不协调。三、态度的测量 态度是人的内在心理倾向,不是指行为本身。通过对人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表情、行为来反映人对事物的认知、情感、和意向,从而可以推测出人的态度

10、。所以通过相关因素的测量。1 调查:观察、有关资料统计、面谈、发调查表2 专业测量:量表、自由反应、生理反应整理资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组织员士气,措施;一是属于满足职工的正当要求;二是属于针对职工对人对事的误会,而向职工做解释和说明的;三是属于对职工的合理意见但一时又办不到,而属于职工报告准备采取措施的计划和设想。四、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1对认知与判断3 行为效果4 忍耐力5相容性2-6人格与行为引例重点:1.人格的内涵、 气质分类、 性格与行为 2.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 3人格与工作的匹配难点:人格的概念 影响组织行为的人格特质一、 人格的内涵(一) 人格的概念概念、决定因素人

11、格: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决定因素:1遗传2环境3情境(二) 人格的特点1 整体性和层次性2 独特性和一般性3 稳定性和可变性二、 人格的分类和描述模型(一) 气质与行为1.气质的概念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1)体液说分类(2)血型分类3.气质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二) 性格与行为1.性格的涵义(1)概念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社会属性(2)性格的结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主导心境、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 荣格的向性说 3.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4.性格在组织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