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76367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社会工作者考前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式名称代表人物基本假设(理论)介入技巧(原则)特点(阶段)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汉金斯、汉密尔顿、霍利斯 )、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因素的影响)、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成年的早期愿望没有实现、当前环境压力、个人的理性处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人都有价值 )1、直接治疗技巧(1)非反思性治疗(不关注是否反应内心的感受):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2)反思性治疗: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2、间接治疗(环境改变术)1、关注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

2、的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危机介入模式(林德曼、卡普蓝)1、危机: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2、危机类型:成长危机和情境危机;3、危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及时处理; 限定目标; 输入希望;提供支持; 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1、迅速了解服对象的主要问题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调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艾利斯、哈帕)人的自由选择是相对的,受到环境和周围他人的影响ABC理论:A引发事件 B 信念系统C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

3、: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人本治疗模式(卡尔罗杰斯)1、对人性的看法(本质是好的,具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动力)2、自我概念:对自己、自己与他人关系及对环境的评价和认知;3、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有效的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的辅导技巧消除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的辅导环境,充分发挥潜力;这种人的特点:理性人;适应力强;根据自己意愿选择生活;面临众多选择体会到自由;丰富创造力;1、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真诚、同感

4、、无条件关怀);2、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3、关注个案辅导过程;家庭治疗模式(米纽秦)假设通过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家庭系统、家庭结构(次系统、系统之间的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重演;焦点集中;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的想法;强调优点三阶段:进入家庭、评估、介入1、以家庭为工作的焦点2、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3、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贝克、史华哲1、行为

5、三种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2、学习中的认知因素(信息加工过程、信仰系统、自我表述、问题解决和处理的方式)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漫灌疗法、厌恶疗法、模仿(榜样的示范和模仿练习)、果敢练习和代币管制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任务中心模式(雷依德艾泼斯坦)焦点家洪灾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1、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2、服务对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有效的沟通具备两个因素:有系统、有反应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1、 清晰界定问题2、 明确界定服务对象3、 合理界定任务小组工作的模式

6、理论模式基础理论基本假设特点实施原则互动模式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发挥提供了有效场所,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使组员发掘自身潜能,增加社会交往信心、知识和技巧,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1、小组目标是使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2、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3、小组工作者是中介者、使能者组员间的面对面和密切互动是动力;1、寻找共同需求;2、说明组员角色和小组作用;协调者角色;发展模式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强调社会功能的恢复;重视自我实现;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

7、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1、小组目标是促使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2、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3、小组工作者是协调者和使能者;1、发展共知,达成共识2、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动力;3、激发潜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社会目标模式系统论、生态系统论、教育理论和社会学观点认为小组组员通过在小组互动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目标,可以主动推动小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员能够活得自我发展,提升参与能力和承担有积极意义的社会行动的能力。1、小组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2、小组成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

8、潜能3、社会工作者是影响者1、小组的目标与社区目标一致2、增加社会行动力,激发社会责任感3、遵循民主原则4、实现社会变迁治疗模式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咨询理论与技术,行为修争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疗,并在小组中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经验,改变能力不足的问题,融入社会生活1、小组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2、成员一般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3、社会工作者是治疗者和专家1、设定个别治疗目标,寻找共同的目标2、建立小组规范和价值系统3设定小组聚会内容4、强调为服务对象工作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小组阶段组员特征社会工作者的

9、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小组准备期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成员;潜在的组员;1、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工作方案(小组计划书);3、选择(招募)组员; 4、申报并协调资源;5、物质准备(场地、座位、相关设施和活动通知);还没有正式开始;负责开始前的准备;小组初期两极情感困境;以往经验的影响; 试探;1、充分理解两级心理状态;2、工作焦点集中在如何帮助组员建立在相互信任上;3、促进相互理解,澄清小组目标并促进小组规范和结构的形成;4、承担好组织者、鼓励者和统筹者的角色;领导;鼓励;组织角色;统筹的角色;小组中期关系亲密; 认同小组;权力竞争与控制;组员在冲突中的特殊表现;1、 引导组员面对和处理小组的冲突

10、; 2、态度是包容、冷静与理性的; 3、注意倾听、观察并诚实面对冲突,使冲突成为小组的事务,帮助提高处理冲突的能力; 4、把问题抛回小组,组员共同解决问题;协助者和引导者;工作者、辅导者;调解人、支持者等角色;小组后期彼此熟识,接纳,自由沟通;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 次小组出现;权利竞争和情感波动缩小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与追求;要关注小组凝聚力的状况;资源提供者;能力的促进者;引导和支持者;小组结束期离别情绪; 情绪转移;两级行为;识别离别情绪为主的心理行为特点; 帮助成员处理离别情绪和维持小组经验为介入的焦点;做好结束期的工作和小组评估; 担当好小组领导和引导的角色;领导的角色;引导的角色;社区

11、工作的主要模式社区工作模式模式特点实施策略社会工作者角色地区发展模式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问题;2、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特别重视居民参与;1、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针对居民冷漠和疏离采取的策略);2、团结邻里(针对邻里关系);3、社区教育(针对对社区资源不熟悉和社区认同感不强);4、提供服务、发展资源;5、社区参与;1、使能者(协助表达对社区问题的意见和诉求,鼓励组织起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2、教育者(帮助居民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与)3、中介者(协调社区中各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策划模式1、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2、

1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4、指向社区未来变化;1、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2、分析环境和形势; 3、自我评估;4、界定和分析问题; 5、确定需要; 6、确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标准; 7、寻找、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 8、测试方案; 9、执行方案;10、评估结果;1、技术专家2、方案实施者社区照顾模式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2、强调社区责任3、非正规照顾是重要因素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1、在社区照顾:核心是强调非机构化包括:将照顾者迁回社区的家庭里生活,并辅助社区支援性服务;将大型机构改造为更为接近社区的小机构;将大型机构迁回社区;2、由社区照顾:由家庭、亲友、邻里

13、、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包括:提供直接服务的网络;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3、对社区照顾:支援性社区服务辅助;日间医院、家务助理;康复护士等;1、治疗者;2、辅导者和教育者;3、经纪人;4、倡议者;5、顾问;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阶段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介入策略和方法阶段性工作目标地实现注意事项准备阶段(一)了解社区状况、进行社区分析 了解需要途径:访问法;社区普查;1、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社区的地理环境; 社区内的人口状况; 社区内的资源; 社区权力结构;2、社区需求分析: 规范性需求; 感觉性需要; 表达性需要; 比较性需要; (二)准备阶段工作重点: 1、确定

14、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 2、确定介入策略; 3、社会服务机构做好准备;注意事项:没有充分掌握社区状况和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向时,不要将工作过分活动化和事件化;启动阶段1、行动方针: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参与;2、主要任务:寻找带头人,并进行培训; 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互助合作气氛;1、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通过社区服务和活动发现带头人并训练成为带领人;2、开展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推动成立居民小组;4、提供服务,通过服务认识;社区内组成了不同性质的小组,培养了一批带头人,能够协助社区解决一定的问题;1、居民往往对社会工作者更加信任和依赖,而对居民带头人认同感低,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带头人解决困难;2、居民小组成立后,有可能产生权利争夺,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巩固阶段1、行动方针:成立或巩固居民组织,社区工作系统化2、任务:巩固居民组织,让居民支持社区居委会工作1、互助合作;2、社区教育;3、行动竞争,争取辖区支持;社区居委会得到大部分居民支持,居民带头人系统组织活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1、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少数居民带头人身上,忽视了普通居民;2、不断提醒居民组织既要提供服务,又要考虑维持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问题评估阶段主要任务:根据社区的变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