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75540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课后解答提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 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如何?答:P1-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可以从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 (1)研究对象 该大点下的2至4段。(2)学科性质 该大点下的第1段第一句。第2段。第3段至该段第6行,“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第4,5段。(3)研究方法 该大点下的2到5段,共4点。2.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当前它包括哪些研究内容?答:1. 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理论,主要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以及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和资本论等著作。这门学科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所奠基,而后逐步演变发展的。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伟大发

2、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了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研究,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主要理论成果在于下三个方面:(1)(2)(3)P3页最后一行和P4页上面第4页4,5,6,7段的第一句,第7段最后一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产生了广泛世界影响并得以发展,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英法日等国都开始研究,中国也大量翻译研究自然辩证法等经典著作,并建立研究团体。建国后,国家高度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立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普遍开设相关理论课,并组编自然辩证法教材,创办专业期刊,这些标志着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确立。自然辩证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吸纳西方当代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的积极成

3、果,并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丰富和深化了自身的学科内容。当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虽然在思想观点和内容上与马克思主义有根本区别,但它们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是开放体系,理应包含它们,并借鉴其积极研究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社会观,在科学学的名义下朝着另一个方向演变并广为拓展。从20世纪20年代提出“科学学”一词开始,不断有学者对其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和扩展。同时,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也推动着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6-7页,第五大点,第1段,第2段前3句,第3段第1句和最后1句。现代科技对人类的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迫使人们对人与自

4、然的关系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合理发展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辩证思考。第五大点,最后一段。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第8页第二行,“根据当前。”至段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8页的第2段,第3段开头至第4行“提炼和升华”。第4段第1,2句。第5段。科学论和科学发现论。第8页第二大点的第1段。第2段第12句。第4段。第8段第1句。最后一段。技术论与技术创新论第10页第1段。第4段。第5段。第6段1句和最后两句。第7段1句和最后两句。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第11页第四大点,第1段除最后两句。第3段第1句。第4段第1,2句。 该面最后一句总结。3.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答:P12 一)感悟人与自然的辩证

5、法,这部分可以摘抄第二段的前四行,第三段的第一行,第四段的第二句话,第五段的第一句话。二)吸取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这一部分的第二段的第二、第三句话;这一部分第三段的第一句话。P13 三)探索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机制,这部分的第一段话。这部分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部分第三段,第四段第一句话。P14 四)求解社会发展现实问题,这部分的第一段;最后抄上“总之.”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什么是自然观?它是如何形成的?答:P18 3.自然观 第一段P18 二.自然观是如何形成的,第一段 1.关于自然的知识 第一,二段+“随着自然科学孕育和形成,人们的自然观就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2.自然原

6、理的反思 前三段+第四段“科学中形而上学哲学思考仍然是必不可少的”2.结合历史说明科技发展与自然观变革是怎样的关系?答:P20 四.科学发展与自然观变革3. 机械自然观有什么意义和影响?答:P26 四.机械自然观的意义和影响 老师上课有提到“还原论”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是什么?答:P29-30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8)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1)-(4)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科技和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或影响?答:P31 一.自然观对科学认识的意义 “自然观作为一般哲学观点的基本内容,是构成科学认识活动必不可少

7、的内在要素” 2.自然观在科学理论构建中的作用下的第一到第三 3.自然观对科学探索方法选择的影响中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二、自然观对技术活动的作用 前两段+第5,6,7段+第8段第一句三、自然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战略”如果问对中国的影响可以把后面一句加上 “第二”+后面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最后具有独特意义”。第二章 系统自然观的建构1.自然物质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答:(1)物质系统的定义:P36第一段第二句(所谓物质系统)(2) 功能的定义:P37第三段第四句(物质系统的功能,是指)(3)结构的定义:P37第三段第一句(物质系统的结构是指)(

8、4)环境的定义:P37第三段倒数第三行(系统的环境是指)(5)关系:P37第三段倒数第一句(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五段2.自然物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平衡到给平衡转化的条件和机制是什么?答:无序有序的定义:P41倒数第三段前三句平衡与非平衡的定义:P42第一段前三句 转换条件机制(不太确定):P41第一段第二句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证明:一个远离:P41第二段第二句(哈肯说 :)3.系统复杂性研究为自然物质系统的演化提供了那些新的说明?(不太确定)答:P48第三段第一句(系统复杂性的研究促使人们。或新系统的突然生成。)P49 第四段(根据对于复杂);第五,六,七段。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的孕

9、育1.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开端?答:P55 第二段 以及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包含的基本观点。2.如何看待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答:1)人类中心主义的定义:P62 第二段2)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定义:P63 第三段 以及三个层次的定义。3)理解与平衡:P65 第二段。3.生态机制与复杂性有什么关系?答:1)P66 第一段2)P67 第三段4.生态文明观包括哪些内容?如何体现?答:1)内容: 处理好的两个问题:P75 倒数后三段 P76 第二段2)体现: P76 第三段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1.如何理解“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欧洲现象”的观点?答:P79 科学的三个主要成分

10、2.怎样理解作为一种知识的科学和作为一种人类行为的科学之间的关系?答:P84 第三、四段3.如何看待科学划界问题?这个问题能在科学内部解决吗?答:P84 第六段; P90 第五段4.如何理解科学与宗教、文化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答:P94 第二段5.如何看待哥白尼在科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答:P92 最后一段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发生1.如何理解科学研究的认识特征中的不确定性?答:P97: 二、科学认识的特征(4)不确定性:科学研究。不能确保研究的成功。科学探索具有不确定性。战略与战术思想或考虑。2.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提出“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你是否同意此观点?答:不同意此观点;P99

11、:一、科学问题的意义和特点(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观察,而是问题。P100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整段)(后两段酌情添加)3.科学实验中的机遇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P110 :机遇是意外的;首先;其次。4.科学事实要求有可重复性,那么什么是相同的观察和实验条件?答:P108:科学实验具有可重复的性质(整段)。5.结合案例说明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答:P106一、 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人们在一定。(整段)简述科学观察的两种分类: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本节四五段)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本节第七段)结合具体实例,以下供参考:l 16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对行星绕日运行作了长年累月

12、的观测,他死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整理并分析了第谷的20年的观测记录,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著名开普勒三定律。这个发现不仅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导致了其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l 在生物学领域,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胞和细菌。l 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做植物杂交实验通过观察发现了“孟德尔遗传规律”。l 哥白尼对地球的形状,曾多次作过间接的观测。早在1500年11月6日,他就在罗马近郊的一个高岗上观测月食,研究地球投射在月球表面的弧状阴影,从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呈球状的论断。第六章 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1.简述“穆勒五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各个方法的公式答:P115-P1175.寻求因果关系的归纳法在

13、科学研究中,某种形式化要求的归纳法。(1)求同法该结果的原因(2)求异法所研究结果的原因(3)求同求异并用法所研究结果的原因(4)共变法P117(5)剩余法 P117补充:由于共变法与剩余法没有现成的答案我在网上找到了几种说法:四、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A1BC a1 A2BC a2 A3BC a3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

14、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 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 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 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 五、剩余法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 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2.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关系如何答:P121 从“在科学认识过程中”到章节末,如果还要扩展可以把之前(P120最后几段)的内容加进来。 3.简述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答:P122最后一段 从“(1)为人们”一直P123的段末。4.有些人认为:“科学家只要有聪慧的头脑,只需要坐着等待灵感的出现便会取得科学成就”,那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答:此题答案仅代表个人观点,观者自酌:此观点错误,P128 直觉思维的特点(1)(2)(3)P129 2直觉与灵感的关系 (得出灵感是反复思考的结果)(1)(2)(3)P129 3捕捉灵感的方法例子就是P130的大陆漂移假说5.创造性思维是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生物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