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75456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诸镇康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资料显示,我国人均土地只有世界平均数的一半;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到2010年,我国现有的45种主要矿产中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仅有21种。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节约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

2、主题。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矛盾。即使在古代社会,人口少,资源相对丰富,但因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有限,这一矛盾仍然存在。唐朝诗人白居易说:“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可见,古人就已认识到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到了今天,这一矛盾就更加突出,因而更加需要节约资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

3、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为认真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推进资源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首先,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

4、源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节约资源的良好环境。 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要像实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一样,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推进这一基本国策。不仅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要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政绩指标”与“绿色指标”的统一,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其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转

5、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必须把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要加大合理开发资源的力度,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 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尽快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合理的

6、环境保护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出口加以控制。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在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力争用信息技术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根本出路,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同时,要尽快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发展节时、节地、节水、节能型的农业制度与农业技术。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仅要发展种植业,还应该发展林、牧、果、渔等,全面实施资源节约型农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按照减量

7、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第三,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尽快制定、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标准,建立健全产品认证制度。要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效标准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推行强制性

8、产品能效标识管理,加快出台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以及节油、节电等管理办法;研究建立节水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各行业耗水标准;抓紧研究提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主要指标及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各行业设计、施工、生产中原材料消耗的技术标准和核算制度。要加快制定、完善专门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强规划指导作用,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鼓励大力发展节能降耗产品和节能省地型建筑。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幅度推进各行业节能降耗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要支持并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资源技术开发的

9、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坚持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开发一批节约资源的关键技术,提高资源节约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加快资源节约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推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要全面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突出抓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督检查,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国家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发布各地区和主要行业单位产值的能耗情况。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10、对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对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准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对矿山尾矿中资源品位严重超标的,要采取强制回收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要严肃查处。研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加强和完善能源、水资源以及节能、节水统计工作。第四,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节约社会的建设中指导作用。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高度,明确责任。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责任制,把资源节约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之中,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要把资源节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和评价体

11、系,列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政府机构要在资源节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制订节能实施方案,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降低费用支出,带头节约资源。加强规划指导,制定和完善资源节约法规标准。研究制订财政、税收、价格等激励政策,采取灵活的定价机制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通过经济杠杆激励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组织资源节制定与资源节约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和节约专项检查制度。广泛开展对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宣传。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