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74731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YC(S)-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葫芦岛市顺达船舶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4月 目 录一、前言;二、产品项目名称、功能适用与设计指标;三、市场需求预测;四、救生思路、产品设计理念;五、技术难点与技术路线、指标设计;六、产品的设计特点与技术优势;七、产品的技术工艺、标准研究;八、投资预测、进度安排、生产规模设计;九、产品的质量检验与认证;十、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十一、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十二、项目的风险评估;十三、项目的环境评价与项目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四、项目检测计划;十五、结论;一、 前 言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70%,由于长

2、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装备研制和配置严重滞后,致使我国煤炭行业过早的进入了“事故高发期”,大量事故的发生和大量矿工的伤亡,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加快矿井重大灾害遇险人员救护救生装备的研制与井下配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能力,减少矿工伤亡就成为我国煤矿安全装备项目重点研制目标和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的重点方向。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的减少井下各种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设施设备,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井工矿在就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多次成功救护事故遇险矿工的案例。煤矿事故矿工伤亡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事故后井下危害环境和次生灾害所造成的,如果井下遇险矿工能够及时躲进

3、具有生存保障条件的抗灾救生舱,就可以避免井下危害环境和次生灾害的伤害,成功获得救援,从而大量减少矿工的事故伤亡。因此,救生舱是保护矿工生命的重要救生装备。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项目,作为煤矿重大事故救援救生装备的研制,已经被列入国家下达的“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中“遇险人员快速救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课题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公共安全”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高科技产品项目。煤矿井下环境复杂,特别是重大事故后受到一定程度破坏的井下环境就更加危险复杂,救生舱作为矿工生命保护装置,如何承受煤矿井下重大灾害的破

4、坏而不影响其保护性能?如何为进舱矿工提供设计保护时间内的正常呼吸、饮水、饮食等基本生存保障条件?如何保证在重大事故后的各种危害环境条件中,舱内人员不受危害影响?如何移动、就近布置并提供遇险矿工的避灾保护等就构成了救生舱产品开发的技术关键。救生舱产品项目的社会需求和经济与社会效益,依据对我国大、中、小型煤矿和多种井工作业的非煤矿山,在安全技改中对救援救生装备的需求预测,全国需求总量达2030万台(套)。经过对救生舱产品的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的粗略测算,预计一台容量12人救生舱售价约160万元220万元左右。参照上面的数据,救生舱产品全国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6000亿元左右。它的投产和矿山配置必将

5、会极大的改善煤矿现有安全状况,较大幅度的降低灾害事故矿工死亡数量,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KYC-100/12救生舱产品项目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我们经过在救生思路谋划、攻克技术难题、总体技术路线设计、专利技术取得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后,计划投资开展该产品项目的制造。2009年-2011年,从国务院到国家相关部门对矿用避险设备-救生舱产品的布置使用、生产做了大量的强化安排,显示出了强烈的、巨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信息与国家以及民众对安全稳定发展的祈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9.强制推行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煤矿、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

6、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逾期未安装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三)建设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为入井人员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

7、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矿要完成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各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组织做好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把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纳入监察工作重点,依照

8、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严格监察执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行为,对不能按期完成建设要求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法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第六十九条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辖区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驻在辖区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实施监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

9、行规定第五条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第六条 紧急避险设施是指在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突出等灾害事故时,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避险人员提供的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紧急避险设施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

10、,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的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的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根据舱体材质,可分为硬体式救生舱和软体式救生舱。硬体式救生舱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软体式救生舱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年煤矿安全工作要点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24.加快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力推进“六

11、大系统”建设步伐,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进实现分期建设的目标;逾期未达标的,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七)紧急避险系统。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2.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应设置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避灾硐室应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我国拥有煤矿1.

12、3万座、矿井1.6万多口、一线矿工500多万人,拥有井工作业非煤矿山(金属非金属)4万多座,矿工250多万人。这些信息构成了这个产品项目沉甸甸的 “前言”。二、产品名称、功能适用与设计指标;(一)产品名称;拟用名称 :KYC-100/12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名称说明;KYC为矿用移动式救生舱的关键字汉语拼音缩写命名方式。K -矿用; Y-移动式; C-钢制硬体 ;KYC为设计原型,100-为设计保护时间大于100小时; -12为设计容纳12人型。救生舱由钢制硬体舱体、密闭舱门、应急舱门、隔热层、移动轨架(靴)、呼吸气体处理装置、蓄氧设备、制冷装置、压风给水连接与使用装置、舱内外气体环境监测、

13、通讯设备、食品与饮用水储藏设备、生命保障系统设备、应急逃生设备等功能组件组成。产品命名依据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救生舱。(二)产品功能与适用范围;1、产品功能;救生舱是井下灾害遇险矿工专用快速救护的高科技救生装备。是跟随采掘工作面移动布置在井下巷道专用硐室中,能抵御灾害事故的高温高压冲击、压砸、持续高温、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和侵袭;能满足采掘作业队、班组人员遇险避灾需求,能容纳约定人员数量并为遇险矿工提供快速进入的方便条件;能保护和满足舱内人员一定时间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需求;是灾害事故救援救生的重要工具。重要设计指标:具有设计容纳人数(12人),设计救护时间100小时(4天)。具有设计抗爆炸冲击、瞬

14、时隔热1200;持续120h环境56隔热;具有降温除湿的特殊制冷,舱内人员生存环境温度35;舱体具有正压隔绝空气、水的密闭抗灾功能。具有为舱内避灾矿工提供呼吸气体、食品、饮用水、医疗救护等基本生存环境条件的功能。具有舱内外环境检测、通讯保障、蓄电储能功能。具有避灾矿工有组织自救逃生和提供逃生辅助装备的功能。具有拖曳移动、快速安装布置的功能。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井工煤矿及其各种井下矿工在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遇险、冒顶关门、火灾阻隔、透水阻隔等灾害事故受困情况下的紧急避灾待救,满足井下采掘作业队、班组为单位人员的快速避灾救护需求。(三)产品主要设计指标;KYC型矿用移动式救生舱项

15、目,依据用户需求,研究设计了适合大、中型煤矿的A型(12人型)、B型产品(16人型)。以下以A型(12人)为例进行论证 救生舱核心技术指标;容纳人数;12人,救生时间4天,抗爆炸冲击1MPa,瞬间隔热1200,持续100h隔热56,舱体密闭隔绝空气、水,提供舱内人员的生存需求,隔离储物和主动救生逃生。设计指标说明; 容纳人数指标设计;要满足井下遇险矿工的避灾人数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大空间装备进入矿井和井巷的空间重量约束。以容纳人数12人的小空间、轻重量的装备体积设计来适应矿井对救生装备的空间和重量要求;同时设计一个逃生口,解决了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逃生出口。在研制中,对容纳人员数量的设计上,我们初步设计容纳指标为12人,重点是要解决以掘进班组为单位的救生装备容量设计和容量组合技术;单位救生装备的若干救生技术等难题。 救生时间设计;96小时(4天)是依据国家有关设计规定和充分考虑地面救援在灾害事故排险困难等影响救援到达时间等因素确定。 抗冲击指标设计;在参照结构设计规范和井下瓦斯(煤尘)爆炸、透水、冒顶压砸、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破坏力典型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