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73264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根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牧民也同样面临市场风险和程度同等的生活风险,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大大提高,而目前以城乡属性分层社会保障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建立和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本文仅就XX省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XX省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方案的农牧民人数约有xx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

2、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充裕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开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x202x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x%,预计到x202x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随着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3、据抽样调查统计x202x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x人。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四是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弱化了家庭的内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

4、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 一是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单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本方案,方案中确定的缴费原那么是:坚持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欠兴旺地区的经济根底薄弱,根本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绝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和鼓励性储蓄。既未表达社会保险,也未表达社会共济,名不符实的养老保险使农牧民难以接受和认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门实施的根本方案考虑到农村牧区开展条件的差异,规定了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hellip;hellip;20元2023个档次缴费。但是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开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农牧民对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档次。这样低标准、短周期的资金周转难以到达养老保障作用。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