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再生固定床.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73164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逆流再生固定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逆流再生固定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逆流再生固定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逆流再生固定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逆流再生固定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逆流再生固定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逆流再生固定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9 页 共 9 页 OMEXELL 混合离子交换器用户手册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ZHEJIANG OMEX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TD.Owners Manual Service Tel:+86 8008573633一、工艺原理:原理特点:本公司生产的混合离子交换器(简称混床),在脱盐水工程中,用于二级脱盐水的制备,被处理的水由上向下流经按一定的比例配比装填并混合形成的强酸、碱树脂层来制取成品水。均匀混合的树脂层中,阳树脂与阴树脂紧密地交错排列,每一对阳树脂与阴树脂颗粒似于一组复床,混床就象无数组串联运行的复床。通过混合离子交换后进入水中的氢离子与氢氧离

2、子会立即生成电离度很低的水分子(H2O),很少可能形成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时的反离子,使交换反应进行的十分彻底,因而能制取纯度相当高的成品水。混床的再生工艺较阳、阴床的再生工艺复杂,混床树脂层失效后,需先对床中树脂进行反洗分层,使阳树脂与阴树脂彻底分离,然后分别对阳、阴树脂进行再生、清洗、恢复交换能力并均匀混合,方可继续投入运行。二、技术参数:1. 进水: 一级脱盐水或RO产水2. 出水水质: 2-15Mcm SiO2泄漏100ug/l,PH接近中性3. 工作压力: 0.6MPa 4. 工作温度: 5-455. 运行流速: 40-60m/h6. 水反洗强度: 8-12m/h 7. 再生流速: 4

3、-6m/h8. 再生液浓度: 4-5%9. 填料高度: 阳树脂001X7阴树脂201X7:5001000三、结构形式:设备由本体、布水装置、集水装置、外配管及仪表取样装置等组成。进水装置为上进水、挡板布水,集水装置为多孔板滤水帽集水;设备的本体外部配管配带阀门并留有压力取样接口,便于用户现场安装和实现装置正常运行。四. 设备的安装1) 安装前检查土建基础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2) 设备按设计图纸进行就位,调整支腿垫铁并检查进出口法兰的水平度和垂直度。3) 将设备和基础预埋铁板焊接固定,固定后再次校验进出口法兰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 将设备本体配管按编号区分后依设计图纸进行组装,每段管道组装前应用

4、干净抹布对内壁进行清洁工作,组装后应保持配管轴线横平竖直,阀门朝向合理(手动阀手柄朝前,气动阀启动头朝上)。5) 检查本体阀门开关灵活,有不灵活的情况及时整改。6) 设备本体配管完成后应对阀组进行必要的支撑工作等。7) 安装设备上配带的进出水压力表、取样阀等;进出水管道上如有流量探头座应用堵头堵住。五、初次开车1). 冲洗考虑到设备和管道连接时的电焊残渣、管道初次投用时的表面污物,设备初次投入运行时应进行冲洗。A、打开设备的人孔法兰将设备内的零件重新紧固,并确认罐内部件(如水帽等)不缺少;封闭人孔法兰。B、打开设备的下排阀,确认设备的出水阀关闭。C、打开设备进水阀、排气阀,开启前系统,至设备排

5、气口出水后关闭排气阀,冲洗设备至出水清晰为冲洗终点。 2). 装填树脂按所设计的树脂高度,依次装入,填完后抹平,以中排装置支管为阳树脂基准线、布碱装置支管以下200mm为阴树脂基准线。滤料装填完毕后封闭人孔。3). 按下述的新树脂处理方法进行处理。4). 设备正常运行后应检测进出水压差不大于0.5bar,检验进出水的流量显示。 六、操作说明: 本说明叙述的为该设备的常规操作,其在脱盐水站系统工作时的操作程序,请以“运行说明书”为准。1、正洗启动一级脱盐水泵,打开混床进水阀,排气阀,水流由上而下,当水充满设备时关闭排气阀,打开下排阀,稳定其正常产水流量,工作流速40m/h,出水电导0.2s/cm

6、,即转入制水。2、制水打开混床出水阀,关闭下排阀,稳定产水量达到规定的设定值至制水周期结束。3、再生(1)反洗预分层:打开反洗进水阀、上排阀,以流速为 10m/h进行反洗分层,或以使树脂处于充分流动状态,以正常颗粒树脂不被水流冲出为宜来控制反洗流量,反洗终点以阴、阳树脂基本分层为止。(2)失效:打开碱再生水稀释阀,碱计量箱出口阀,混床进碱阀、下排阀,启动再生泵,流量以5m/h控制为宜,时间为5分钟,再生水温度为4050。(3)反洗分层:打开反洗进水阀、上排阀,以流速为 10m/h进行反洗分层,反洗流速或流量同反洗预分层,反洗终点以阴、阳树脂交界处彻底分层为止,反洗结束时应缓慢关闭进水阀,使树脂

7、颗粒逐步沉降,以达到最佳的分层效果。(4)沉降:关闭反洗进水阀、上排阀,打开排气阀、下排阀,使反洗后展开的树脂自然,均匀地沉降下来,容器内液面降至树脂面以上200mm位置。(5)再生剂注入:采用同步再生法,打开再生系统再生水稀释阀,酸、碱计量箱出口阀,混床进酸、进碱阀、中排阀,启动再生泵,酸、碱再生流量均以5m/h为宜,再生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供碱液注入的再生水温度应加热至4045,可以取得较好的再生效果。(6)置换:关闭计量箱出酸阀,出碱阀,同再生剂注入的工作流速,进行置换清洗,时间20分钟或以中排出水指示达到设定指标来确定。4、混合(1)排水:打开排气阀,下排阀,确认容器内积水排至树脂层

8、上200mm位置,使树脂层有充分的活动空间。(2)混合:打开上排阀,排气阀,进气阀;进气压力一般控制在0.1 0.15MPa混合时间2分钟,或以容器内两种树脂充分混合的标准来确定。(3)排水:打开下排阀;将容器内水位排至树脂层面以下,结束时应用尽快的速度排水,促使树脂迅速下沉,以防止树脂在沉降过程中重新分离,引起混合不彻底,但同时要注意防止树脂层脱水。5、正洗启动一级脱盐水泵,打开混床进水阀,关闭反洗排放阀、下排阀,当水充满设备时,关闭排气阀,打开下排阀,以制水流量为正洗流量(流量有些变化也无妨),进入正洗工况,直至出水电导0.2s/cm。设备即转入正常制水工况或备用状态。注:严禁在液面低于树

9、脂层面状态下反洗树脂,以免干树脂推压挤坏中排装置或再生液分布装置!设备长时间停运后开车,应从再生工序开始。七、注意事项:1. 再生步序中的(1)反洗预分层和(2)失效步序咳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或在混床内树脂分层不明显时进行。2. 严禁在液面低于树脂层面状态下反洗树脂,以免干树脂推压挤坏中排装置和再生液分布装置。3. 离子交换器反洗时,反洗阀须慢慢开启,以免水流太大带走树脂。4. 严禁在设备本体或阀组的钢衬胶管道表面进行电焊、气割作业。八、流程示意及控制步骤程序表9Owners Manual Service Tel:+86 8008573633混合离子交换器运行控制程序表运行步骤阀门状况表

10、备注状态序号步序进水阀BFV101出水阀BFV102上排阀BFV103中排阀BFV104反洗阀BFV105下排阀BFV106碱稀释进阀水BFV108酸稀释进阀水BFV109排气阀DV101进酸阀DV102进碱阀DV103进气阀DV104酸阀DV105碱阀DV106再生泵运行1正洗5min2制水反洗1预分层3min2失效5min3反洗分层15min4沉降5min5再生剂注入按实际6置换20min混合1排水5min2混合5min3排水5min正洗1正洗备用30min注:1、“”表示打开九、离子交换处理重要参数计算1 再生周期(如为混床需分别计算阳.阴树脂,取小值)。T=0.785D2HR/(QC)

11、 T: 交换周期 (h) D: 柱直径 (m) H: 树脂层高 (m)R: 树脂工交容量(eq/m3) Q: 流量 (m3/h) C: 含盐量 (meq/l)2计量槽选用: V=vRNK/(1000) V: 计量槽体积 (m3) v: 再生一次的树脂体积 (m3) N: 再生液为HCL时为35.5,为NAOH时为40 K: 强型树脂为1.5,弱型为1.2,混床为5 : 再生剂浓度HCL 0.3 NaoH 0.4 或按实际计附:新树脂的预处理:新树脂中含有过剩的原料及其所带的杂质、反映不完全的产物等,当树脂与水、酸、碱溶液接触时,上述这些杂质(如磺酸.胺类等)会进入溶液,从而沾污出水水质及影响树

12、脂的工艺性能。因此, 新树脂在使用之前应进行预处理,以除去新树脂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处理方法需按照各种不同使用对象而定。一般新树脂若用在食品或医药工业的水处理系统时,最好先用树脂体积2-3倍的饱和食盐水浸泡20小时左右,用自来水冲洗到中性。再用2-5%盐酸浸泡或低流速处理,以除去铁质,然后用2-5%烧碱溶液浸泡或低流速处理,以去除树脂中的有机杂质,并清洗至出水化学耗氧量(COD)达到稳定值,最后用纯水冲洗至中性。如阳树脂必须再以2-5%盐酸转型,然后用纯水洗到出水无氯离子。对于阴树脂不必再转型,经过烧碱处理已成氢氧型。对用于一般水处理系统中的新树脂,只要用约50的温水以5-10米/时的流速冲洗数小时即可。有条件时可采用碱性食盐水(1%NaoH+10%NaCl)浸泡或低流速处理,使其出水化学耗氧量COD达到稳定值。处理后的新树脂经过一个周期运行后的第一次再生时,酸碱用量应为正常再生时的1-2倍。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外环北路23号电话:0572-21233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