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7297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苏教版选修1一、教学内容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曲名来源、乐曲结构,掌握作品的表现方法。 2、使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形象等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材简析 春江花月夜根据一首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全曲共分十段,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

2、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四、教学思路 本课着重对“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欸乃归舟”及“尾声”五个段落进行赏析。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的意境和音乐表现内容,了解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五、教具准备 CAI教学系统 六、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 一、导入:出示富阳文人郁达夫的一首诗词,请学生为这首诗词配乐。 家在严陵滩下住, 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似锦, 来往春江有钓船 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传抄本,至今已流传了128年

3、。后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改名为浔阳琵琶。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作品分为十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三、作品赏析: (一)江楼钟鼓(引子) 夕阳西下,忽然寺庙里隐隐约约传来了 1、欣赏: 引子分别用什么乐器来模拟鼓声和钟声? 2、分析: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

4、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 (二)主题赏析: 1出示谱例,请欣赏并选择-主题表现的意境 A欢快跳跃 B委婉恬静 C深沉低缓 2、设问: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它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现这种意境? 3视唱 4归纳; 旋律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协调一致,富有典雅的色彩。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鱼咬尾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末尾由洞箫吹奏的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 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联翩 (三)花影层台: 1、教师导语:我们把眼光从远处收回看看近处的江面上发生了什么? 设问:春风拂过江面,有什么变

5、化? 此段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哪一项变化最明显? 归纳:音乐主题在六小节徐缓的曲调之后, 琵琶突然弹出了四个作移位模进的短句,急促而热烈,描写了花枝弄影、香飘春江的情景。 2出示三副图画,让学生为它们取标题 (四)渔歌唱晚 1、教师导语:正当我们看着眼前的花影有点眼花缭乱时,忽然远处传来了阵阵的循着声音向远处望去,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整段音乐的情绪是否一致?为此段取一个标题 2、分析:远处白帆点点,渔歌飘渺由远而近。箫的领奏与琵琶、木鱼的伴奏好似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的长音齐奏,又如船上众人应声和唱,渔民怡然自得的神情隐约可见。这一段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的

6、淋漓尽致,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 (五)欸乃归舟与尾声 1、教师导语:鱼船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快要接近江畔时 设问: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乐器的数量有何变化? 此时此刻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分析:速度加快、力度加强、节奏由疏到密,乐器的数量由少到多、逐一加入,使全曲紧凑有力、激动人心,形成全曲的高潮。描绘了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归舟破水、浪花飞溅、百舟竟归的热闹场面。 (欸乃摇橹是发出的声音) 3、设问:尾声以怎样的情绪结束? 4、分析:音乐渐弱渐慢,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安详,使人沉静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四、乐曲的

7、艺术特征: a、远与近的描绘、动与静的画面、情与景的交融。 b、换头合尾(比较江楼钟鼓与月上东山的主题) 设问:各段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画面,结尾旋律相同,这有何道理? 分析:这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不同段落中出现新的因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结尾处相同,在变化对比中寻求统一,深化了音乐表现内容。 c、 乐器使用得当,进退有序。 五、全曲欣赏 总结;乐曲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的赞颂了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与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六课堂练习 从这首曲子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一种幽远、和谐、含蓄、宁静的东方古典美,同样这

8、种美也浸透在中国传统的诗词、绘画、书法、舞蹈当中。 请举出在诗词、绘画、书法、舞蹈中有关描写“春江”的例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提前融入音乐氛围。 与当地的文化结合,引出课题 了解作品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表现内容。 通过设问、聆听、思考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来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让学生自身实践去感受旋律特点。 进一步理解“鱼咬尾”这一传统的创作手法。 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旋律特点。 学生根据音乐表现内容选择画面,并说明理由。使学生对之前欣赏的三段加深理解。 从演奏形式上了解音乐表现内容。感受作品丰富的表现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充分感受力度 速度 节奏上的变化。 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深入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 进一步提升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充分地享受作品所带给他们的美。 给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机会。加深理解和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