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729738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处在急速转型期,中学数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为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也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但能改进和完善数学的教学过程,而且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 存在的问题(1)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追求“表面热闹”。 小组合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例如:一个小组中的组长向其他组员公布问题的答案,其他组员顺理成章地成了观众,答案公布完,有不同意见的

2、学生还没有讨论,教师又喊“停”,这样看来学生学习的气氛挺热闹的,但又有多大作用呢?(2) 追求形式上的自主学习,将“满堂灌”变为“满堂练”。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比较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但有许多教师片面理解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出现不敢讲的现象,只练不讲,认为一讲就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违背,所以就出现了本来教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和学生兜圈子,捉迷藏,让时间白白浪费过去。(3) 部分教师课堂局面难以驾驭,教学能力有所欠缺。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的时候,部分教师课堂秩序又难以控制,造成课堂混乱,甚至教学任务都

3、不能完成。(4)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如今的观摩课、优质课如果不借助于多媒体好像都不能进行,都不合格,似乎采用现代化教学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就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此我们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只不过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搬到屏幕上,有的屏幕上设计的字过多或小,有的课件制的五彩缤纷,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学生光顾着看鲜艳的色彩,却忘了教师讲课的知识。有的教师因为课件背的不熟或计算机操作不熟,造成了中途尴尬的现象。(5)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够高,教师缺乏鼓励性语言。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们学校同一个数学教师带领

4、一班学生(70名左右)从七年级带到九年级,及格人数从40多个到20多个又到10多个,三年的时间,教师没变,学生没变,成绩却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究其原因时学生会说:“没有兴趣学数学,也学 不会!”其实我觉得教师的奖励 机制和鼓励机制没有体现出来,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差的一个原因。二、 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研究进行新课程改革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应进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应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1) 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与指导,尤其是让那些优秀生或组长多关注困难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教师也应该多鼓励那些后进生给他们增加自信。(2)

5、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也不能把传统教学撇在一边,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该引导的要引导,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3) 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要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动”之前,要设计好问题,要有目的的让学生“动”。(4) 新课程教学很重要,但也要把传统教学融入到课堂中去,例如:有些图形该往黑板上画时 还要画,有些关键的步骤该往黑板上写的还要写,应该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是教学手段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还要通过种种办法,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学习上的成功。总之,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许多问题,但在每一位数学老师的努力下,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