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72382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四节练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30分钟)考查点一有机合成中所遵循的原则1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CH3Cl BC D 解析一般卤代烃在强碱性水溶液中均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但要发生消去反应,则要求卤代烃分子中须含有H。A和C分子中无H,两者只能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所以选B、D。答案BD2乙烯酮(CH2=C=O)在一定条件下能跟含活泼氢原子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CH2= C=OHACH2= (极不稳定) CH3 ,试指出下列反应不合理的是()。ACH2=C=OHCl CH3COClBCH2=C=OH2O CH3COOHCCH2=C=OCH3CH2

2、OHCH3COCH2CH2OHDCH2=C=OCH3COOH (CH3CO)2O解析由所给方程式可以看出乙烯酮与活泼氢化合物加成是 加成,而 不加成;活泼的氢原子加在CH2上,活泼氢化合物中其余部分与羰基碳相连。故C项不正确。答案C3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CH3CH2Br CH3CH2OH CH2=CH2 CH2BrCH2BrBCH3CH2Br CH2BrCH2BrCCH3CH2Br CH2= CH2 CH3CH2Br CH2BrCH2BrDCH3CH2Br CH2=CH2 CH2BrCH2Br解析题干中强调的是最合理的方案,A项与D项相比,步骤多一步,

3、且在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时,容易发生分子间脱水、氧化反应等副反应;B项步骤最少,但取代反应不会停留在“CH2BrCH2Br”阶段,副产物多,分离困难,原料浪费;C项比D项多一步取代反应,显然不合理;D项相对步骤少,操作简单,副产物少,较合理。所以选D。答案D考查点二有机合成过程中合成路线的选择4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发生,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人写出下列几种,其中不可能的是()。 CH2=CH2CH3CHO CH2CH2OA B C D解析 分子内脱水可得CH3CHO( )或 (),分子间脱水可得 或CH2CH2O答案A5

4、由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为()。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取代C消去取代加成 D取代消去加成解析通过解答这道题,有利于掌握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的性质,有利于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卤代烃的两个重要性质:(1)卤代烃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2)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即取代反应。即:2溴丙烷 丙烯1,2二溴丙烷1,2丙二醇。答案B考查点三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比水解反应更容易进行B在溴乙烷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振荡,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C消去反应是引入碳碳双键的唯一

5、途径D在溴乙烷与NaCN、CH3CCNa 的反应中,都是其中的有机基团取代溴原子的位置解析严格地说,哪个反应更容易进行,必须结合实际的条件,如果在没有实际条件的情况下,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哪个更容易进行,是没法比较的,A错误;在溴乙烷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振荡,溴乙烷水解生成乙醇和NaBr,加入几滴AgNO3溶液后确实生成了AgBr沉淀,但由于NaOH溶液是过量的,同时生成AgOH(可以转化成Ag2O,颜色为棕色),我们观察不到浅黄色沉淀,B错误;消去反应是引入碳碳双键的主要途径,但不能认为是唯一的途径,如乙炔与氢气按11加成可以生成乙烯,C错误;在取代反应中,一般是带相同电荷的相

6、互取代,金属有机化合物中,显然是金属带正电荷,有机基团带负电,溴乙烷中溴带负电,乙基带正电,因此,D是正确。答案D7下列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的是()。ACH3CH2Br BCH2Cl2CCHCl3 DC6H5Br解析A项在碱性条件下CH3CH2Br水解的产物是乙醇。B项CH2Cl2水解后生成CH2(OH)2,即在一个碳原子上有两个羟基生成。大量事实证明,在分子结构中,若有两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就会脱去水分子形成羰基,如碳酸非常容易脱去一分子水形成CO2。因此CH2Cl2水解生成CH2(OH)2,脱去水分子后生成甲醛。C项CHCl3水解生成CH(OH)3,脱去1分子水后生成甲酸。D项

7、C6H5Br为芳香卤代烃,水解后生成酚。答案A8下列反应不能在有机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是()。A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 B聚酯的水解反应C油脂的水解反应 D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解析酯的水解反应、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都能引入羟基。答案A9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是_,名称是_。(2)的反应类型是_,的反应类型是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转化过程中官能团(Cl)的引入和消去,推断的方法是结合反应条件和转化前后物质的结构。从反应 的条件和生成物的名称、结构分析,该反应是取代反应,A是环己烷。对比物质结构和反应条件,反应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了碳碳双

8、键。从物质中所含的官能团和反应物来看,反应是烯烃的加成反应,同时引入了两个Br,生成的B是邻二溴环己烷;而反应是消去反应,两个Br,同时消去,生成了两个碳碳双键。答案(1) 环己烷(2)取代反应加成反应(3) 2NaOH 2NaBr2H2O10已知溴乙烷与氰化钠反应后再水解可以得到丙酸:CH3CH2BrCH3CH2CNCH3CH2COOH产物分子比原化合物分子多了一个碳原子,增长了碳链。请根据以下框图回答问题。图中F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1)反应 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填反应代号)。(2)写出结构简式:E_,F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转化过程中碳链的延长和碳环的生成,延长碳链

9、的方法是先引入CN,再进行水解;碳环的生成是利用酯化反应。A是丙烯,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看,反应是一个加成反应,生成的B是1,2二溴丙烷;反应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的D是1,2丙二醇;结合题给信息可以确定反应是用CN代替B中的Br,B中有两个Br,都应该被取代了,生成的C再经过水解,生成的E是2甲基丁二酸。答案(1)(2) 考查点四逆合成分析法的应用11已知CH2=CHCH=CH2 ,试以CH2=CHCH=CH2和为原料合成 。解析逆推12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 (也可表示为 )实验证明,下列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现仅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

10、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丁二烯 请按要求填空:(1)A的结构简式为_;B的结构简式为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反应_,反应类型_;反应_,反应类型_。解析由合成途径和信息一可推知,A是由两分子丁二烯经下列反应制得的:;而由C的分子式C7H14O和第二个信息可知B是A的氧化产物,其结构简式为 ;C是B的加成产物,结构简式应为 。要得到 ,可使C消去OH而得到D,反应为 H2O,再由D发生加成反应而得到甲基环己烷: +H2 。答案(1) (2) H2O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13乙酰水杨酸,又名邻乙酰氧基苯甲酸,是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白色晶体或粉末,略有酸味,易溶于乙

11、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下面是某化学小组利用逆推法设计乙酰水杨酸合成路线的过程:(1)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以水杨酸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反应为:由苯酚制备水杨酸的途径:(2)实际合成路线的设计观察目标分子乙酰水杨酸的结构。乙酰水杨酸分子中有2个典型的官能团,即_、_。由目标分子逆推原料分子并设计合成路线。首先,考虑酯基的引入,由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得;然后分头考虑水杨酸和乙酸酐的合成路线。其中,乙酸酐的合成路线为:_。根据信息和以前所学知识,水杨酸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合成路线: (3)优选水杨酸的合成路线以上两种合成路线中较合理的为_;理由是_。解析通过观察,乙酰水

12、杨酸分子中有2个典型的官能团即羧基、酯基。根据所学知识逆推,乙酸酐可由乙酸合成,乙酸可由乙醛氧化得到,乙醛可由乙烯氧化得到,而乙烯是一种基本的原料。因此乙酸酐的合成路线为:CH2=CH2CH3CHOCH3COOH 。 水杨酸的2种合成路线中:邻甲基苯酚上的甲基氧化为羧基时,所用的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还会将酚羟基氧化。需要在氧化甲基前将酚羟基转化为不能被氧化剂氧化的基团,在氧化甲基后再把酚羟基还原出来。由于此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一般不采用此合成路线合成水杨酸。在工业上常由苯酚出发,采用由干燥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在加热、加压下生成邻羟基苯甲酸钠,邻羟基苯甲酸钠酸化得到水杨酸,进而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这种合成水杨酸的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相对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答案(2)羧基酯基CH2 = CH2CH3CHOCH3COOH(3)途径1因为途径1原料易得,工艺相对简单;而途径2过程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