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712403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弥儿读后感3000字篇一:爱弥儿读后感 读爱弥儿想到的 久闻爱弥儿文笔异常优美,感染力极大。传说康德每天不管天气怎么样都要按时散步,以致当地居民根据他路过自己门前的时间来对表,但他只有几天扰乱了时间表,那是爱弥儿扰乱了他平静的内心。他还说,爱弥儿得读几遍,因为初读时受到文笔之美的吸引而不能去注意它的内容。确实,虽然汉语与法语在文化上是大相径庭的,加上种种客观方面的原因,难免在翻译过程中会对作者的文采有所抹杀,可能在某些原意或深层含义上不能做到很好的转达。尽管如此,在阅读爱弥儿的过程中,仍然能够被其美妙的行文屡屡征服,感到他的文笔就像他书中内容所表达的“自然”原则般自然,是那种很传神的自然而然

2、的风格。大师风范在字里行间就能感觉得出来了。尽管他的文笔之美是如此的让人倾倒,如此的值得一说,但在这里,我更想说的却是在这本书里所表达出来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思想体系-新颖、独特、深刻,具有绝对“善感性”力量的“自然教育理论”。 爱弥儿从1762年问世到现在,已有240余年了。在这240余年间,读这本书的人是很多的。但是,每个人的读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读,欣赏书中浪漫主义文笔清新和抒情词句之优美;有的把它当做一部纯理论著作来读,惊叹作者推理之严密和结论之合乎逻辑;有些人把它看成一部反基督教的书,对它严加驳斥,而有些人又发现他在书中一再颂扬“仁慈”的上帝,说上帝是“永恒的”和“聪

3、明的”,因此便认为这位作者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还有些人对书中关于女子教育的论述大加挞伐,认为他贬低了女子的地位,而有些人则不这么看,认为卢梭的论述是本着自然的道理,根据女性的特点陈述他的看法,因此不能说他不公平。 当然,也许以上这几种读法和看法都有些偏颇。但卢梭花了20年心血思考和三年时间写作的爱弥儿,为他换来的却是8年的颠沛流离、到处被人驱赶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爱弥儿在当时的.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多大的震惊。我确实不敢保证他所说的一切思想理论都是正确无误的,也不能担保他的理论拿到现代还能适用,但这些难道是重要的吗?谁又能说一个人的所有的思想都是一定要正确而是永不过时的才能称得上

4、是伟大呢?我觉得在生活一个.环境中,能够做到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已经是很难得了,更别说能够独树一帜,创作出一套流芳于后世,让人不禁叹为观止的教育理论的经典来了! 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他在爱弥尔开篇第一句就说:“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他在爱弥尔中系统阐述了性善间题,认为教育应顺应天性的发展,而且惟有顺应天性发展才是上策。由于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牢牢地禁锢在封建礼教之下,人们无丝毫的自由可言,他要求“回归自然”。在他看来,人类脱离自然状态以后,便进人了丧失人的自然本性的充满猜疑、冲突、贪婪、野蛮.状态。所以,他在爱弥尔的早期教育上,提倡去乡村,去那种安宁、祥和

5、的地方。在他看来,自然的秩序没有不和谐美妙,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根本没有“你我”之分;他们有欲望,但只限于欲求力所能及的东西,从无非份之念;他们有强烈的自我保存的本能,但从不因此而损害他人的自我保存。他们的理智是健全的,情感是平静的。他们强烈的自爱倾向转化成怜悯同情之心,这时,人与人之间没有敌视、仇恨的存在,当然也就没有相斗乃至战争。 卢梭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各种器官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的生长,从而成为一个与自然相一致的名副其实的人。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门艺术,它必须把自然、人为和事物这三种教育协调配合。而人的器官和能力的自由内在发展是自然的

6、教育,学习利用这一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所以必须使事物教育和人为教育适应于自然教育,应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的天性,而不是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目标自然人。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的自然人是生活在.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欲念、偏见、权力所指引,而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断、不为其他因素所控制。这也正是卢梭倡导教育要遵循“自然”原则的根据。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 这种自然的教育是体现在儿童的整个教育过

7、程的。卢梭强调要正确看待儿童,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地发展。遵循自然,根据儿童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观察行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充分发展。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应属于了解儿童的兴趣。我们可以借鉴“科学教育学的奠基者”赫尔巴特对学习兴趣的划分来认识兴趣。第一阶段:当儿童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时,他就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注意,进而产生认识这个问题的心理倾向;第二阶段,当儿童产生认识这个问题的心理倾向,便进一步产生了要认清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内在期望;第三阶段,当这些期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儿童心中便派生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即儿童想解决问题却得不

8、到解决的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便产生了儿童渴求解决问题的需要;第四阶段,需要是个体产生动机的内因,于是便产生了儿童解决问题的动机,动机又会直接影响儿童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不需要外界刻意的管理和压制,儿童照样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因此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儿童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让儿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并因此能让儿童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卢梭认为,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一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当孩子读书后,我们不应担心他不爱学习,而应该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同样的,在对待更高深的学问问题上,也应该是培养他对学

9、问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他不需要的那些高深的知识。反观我们国家现在的孩子,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迫切,孩子还没出生就在进行着胎教,适当的胎教也许还是必要性吧只是家长们都太过功利了,仿佛要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在娘胎里就教完了才罢休,甚至是宣言:我要我的孩子是戴着博士帽出世的!等到孩子出世了,感到教育的使命重于泰山啊,个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比别人少的时间里,比别人小的年纪学到比别人多的知识,我们可怜的孩子们,周一到周五在被那大而沉的书包折磨后,周末了还要在这个那个补习班中奔波。生怕孩子一眨眼的玩耍就要被别的孩子远远的抛在脑后了,家长们哪里还有时间让孩子顾得上本来在他这个年龄天

10、性中最迫切需要的玩耍和游戏呢?孩子每天面对的都是无聊枯燥的课文、英文和无尽的算术题,不厌恶得发抖就算好了,哪里还能奢望他对那些东西能感兴趣呢?等到孩子终于受不了了,崩溃了,就在那里埋怨和责怪:万恶的中国教育制度! 其次,这种自然教育还要求“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因此,作为教师,作为父母都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那就是教给孩子生活的技能,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当孩子走向.,无论在何时他们都会有目标,能为了理想而奋斗,都能坚持做人的本分。至于在教学方法上,卢梭反对经院主

11、义脱离实际、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自动手取得对事物的观念。并且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亲自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还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锻炼。他说:“你难道还不清楚吗?在室外孩子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然而恰恰相反,这正是在防止危险。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比另外的孩子死的还多一些。我们只要不让孩子做超出其能力的事情,那么使用他们的体力与爱惜他们的体力比较,其风险是要小一些的。人生本来就充满了危险,那么,除了

12、在他一生中趁它们危害最轻的时候就面对它们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卢梭还非常强调阅历的重要性。生活,并不就是篇二:爱弥儿读后感 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部关于教育学说的名著,此书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后来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即可贵的启示。 卢梭的教育思想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从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人实际上就是自食其力的小

13、资产阶级上层人物。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对此进行了论证,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了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关于智育,卢梭认为让儿童学习的知识要有用处,应是儿童的智力所能理解的;在他看来,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发展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好奇

14、心和兴趣。卢梭的感觉教育把发展感官与读书学习截然分开,当然失之偏颇,但他站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立场上,强调感觉训练,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外感观教育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法,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其中很多见解仍有益于今天的教育实践。我觉得有一段话让我感想最深,那就是:“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由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想法、看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 读了卢梭的这段话是我

15、们不难体会到卢梭的观点:我们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应该尊重儿童,不能揠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应为儿童就应该有儿童的样子,“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应将儿童当成人来看待,让他们过早承受各种压力。但是教育如果只是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的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为桥梁,把儿童引向.。当然,如果我们现代教育不顾天性的发展而硬把成人所需的向儿童灌输,是错误的。但像卢梭所说那样放纵天性而忘掉.需要,同样也是行不通的。我们既要顺应儿童天性,也要考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培养孩子兴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篇三:爱弥儿读后感 卢梭的爱弥儿是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小说,写于1

16、757年,主要叙述了虚构的贵族子弟爱弥儿从出生到各个时期的生理心理特征,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动,是现代教育艺术的理论杰作。 全书共分为5卷,爱弥儿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著,共分五卷。前四卷提出九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论述男子教育的改革,揭穿法国封建教育的腐朽荒谬,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至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十五岁至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借爱弥儿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子女的革新。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